“官员在家多半小时” 释放积极信号
微声音
“一剧两星”无力改变 “量多质差”的现实
“儿医红黑榜”只是镜子而非杠杆
妻子怀孕让全楼停用wifi 不懂科学更不懂法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儿医红黑榜”只是镜子而非杠杆

□房清江
“持帖看病” 王恒/图
 

近日,网上一则“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引起了大家关注。自去年7月份开帖以来,该帖引起了1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近300名年轻妈妈写出带宝宝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举了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医术精、医德高、口碑好;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妈妈“持帖看病”。(4月15日《东方今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术精不精,不止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医生采取的措施能不能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上了“红榜”的医生肯定是好医生,而入了“黑榜”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医德缺失、医术粗疏的坏医生,相当部分是缺少了服务的技巧。而这些,对当下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提示。

患者的直观评价,对改进医疗服务有作用无须置疑。然而,作用有多大并不取决于评价本身,相反如“红黑榜”一样,患者评价抱团发声,恰恰说明患者的评价尚不是医生改进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在当下的医疗服务中,还存在医生看多看少一个样、看好看坏一个样的机制环境,服务质量的好坏、被选择看病的多少,与医生收入不成正比,服务质量缺少正向而明晰的价格杠杆,医疗服务还只是道德评价外在的符号,使得医生自律的阀值还很低。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医红黑榜”还只是医疗服务的一面镜子,而非一根撬动医疗服务自我提升的杠杆,还需要通过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逐步确立“以技与服务养医”的医疗价值模式,通过评价、选择、获利的正向激励回路,为患者的口碑与选择赋予价值权重,为医疗服务自我提升的杠杆找到支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