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如上海9250元、北京8550元、广州7750元。榜单一出,不少网友都表示“拖了后腿”“没有安全感”。这份榜单靠谱吗?网友们心目中的“安全工资”究竟是多少?(3月24日中新网)
如果仅从严格准确的工资水平和收入统计角度来看,这一所谓的“安全感工资标准”,或许确实并不太靠谱。这正像报道指出的,“这份榜单并不是统计部门公布的官方数据”。但在“安全感”的语境下,如果再从“求安”的民生心理角度去观察打量,这一“安全感工资标准”显然又并非没有现实生活和心理情感依据的空穴来风、“想当然”。
而进一步深入分析,除了相对生活成本的收入水平不高之外,人们之所以如此在意向往一份“安全感工资”,背后另一层的“不安”恐怕又还在于,目前我们的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如医保、养老保险制度,还无法完全让人感到踏实安心,难以有效打消人们在医疗、养老等问题上的“远虑近忧”。以“养老”为例,此前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92.1%受访者对“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57%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而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此前披露,“中国养老金储备占GDP的比例仅为2%,日本是25%,美国是15%。”
这也就是说,“安全感工资”折射的既是一种源自“工资不高”的“不安”,也是一种基于“社保信心不足”的“不安”。而要避免后一种“不安”,显然不是单靠“安全感工资”就能真正做到的。这诚如有网友感慨的,“工资发多少钱都不安全,因为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始终压在头上,让人喘不过气。”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因此,对于这些“不安”,无疑不能小视低估。——“有国有家者”不仅应认真品味细读,更须通过各项“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努力去消弭这些“不安”,如旨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保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