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教育”值得警惕
复旦投毒者被判死刑 心灵拯救依旧在路上
微声音
应避免过度消费“东莞女工”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避免过度消费“东莞女工”

□杨朝清
 

在一片扫黄声中,广东东莞市这座包容的城市,形象被一黑到底,不少在东莞打工的漂亮女性自称受到连累,有的被母亲勒令马上辞职,有的约好来相亲的男人扫黄后竟然不来了。有些人面对昔日同窗在网上的冷嘲热讽,担心自己终身大事不妙。(2月18日《羊城晚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好,“躺着中枪”也罢,“东莞女工”已经成为一个暧昧难清的词汇。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基于成见的“恶意的揣测”,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在东莞打工的漂亮女性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在就业、相亲、社会交往上处于一种边缘化境地,成为被孤立的对象。

可是,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打工,即使怀揣着“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梦想,东莞女工在身世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价值偏好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具有很强的异质性。片面地“一棒子打死”,显然会将无辜的女工误伤。只不过,情绪性的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固化思维,让人们习惯用模式化的方式和机械化的手段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东莞女工”又怎能幸免呢?

与“东莞女工”相生相伴的,是随处可见的社会排斥。在“污名化”的裹挟下,仿佛每个漂亮的东莞女工都“不干净”,这样的“全盘否定”,看似嫉恶如仇,实质上却是一种敷衍乃至冷漠。只有消除偏见,“东莞女工”才会褪去情绪化、刻板化的社会认知,回归本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