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个顺口溜:穷沙堰(漆店村)、富竹园、不穷不富果子园。改革开放前,这里是贫穷的代名词,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人说:沙堰不再穷,年年在发展,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春节临近,记者走进了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街道,看看这里最新的变化。
穷沙堰成“天麻街”
记者首先见到的是周金虎,他是该村金寨县黄眉尖杉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周猛的二哥。
周金虎与郑贤宝、吴善友、曾凡林等村民已种植杉树400余亩,又计划新造人工经济林、山核桃1000亩,进行抚育栽培。同时,他们发展天麻种植,年产值20多万元。这些种植户的天麻专项户人均年收入达1至5万元, 从而步入了小康之路。
在小街,也有人说这里叫“天麻街”,因为种植和收购天麻的农民周金龙、周金锋、陈友旺、周金太、周金虎、漆学国、索道平等,使小街天麻聚散吞吐量达20吨。其中,50岁的周金锋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为中药材购销闯广州,至今仍在小街经营着中药材购销。
山民成了小老板
个个都能干,家家都有小老板。在漆店村委会,村主任漆学仲向记者这样介绍。
原村主任周铭安自1988年开始在徐山种植大面积杉树150多亩,目前经上级批准进行杉树主伐,收入达70多万元。
漆德鹏自1993年开始从事打工、运输等工作,之后为了解决地方劳动力就业,开始生产新型建材的砖场,同时配套钢筋、水泥一条龙服务,自己年收入达十万元,还为当地解决了近30人的劳动就业。
1976年出生的张防震,因父早故,家中负债7万余元,更无住房。1998年,张防震外出创业,从事建筑工程、脚手架承包,如今每年带动农民工40至50人,解决农民工就业。2012年,他回乡买了住房。
三兄弟占耀东、占耀奎、占耀进,用辛勤的劳动带动一批农民从事运输和石料场生产,使人人都当上了老板。
漆德世、张厚权、漆德坤等人用劳动的汗水辛勤奋斗,在上海等地从事楼房建设基础的打桩,人均年收入达7至10万元。张厚权的妻子刘长艳起早摸黑地在街道开了一家早点店,为街道村民和一所村小学学生解决了吃早点难的问题。
富裕后建设家乡
村民致富后,并没有忘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为了建设美好乡村,张传旺、吴善友带领一批村民在漆店、金山、小河等村为水库加固、村庄绿化整治而默默无闻地工作,使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李文焕与张传旺、吴善友三人共同投资20多万元,为漆店村建设自来水公司,让近千人喝上了大山深处的山泉水。
漆德伟、漆德武、漆先聪等人在当地以及湖北、河南等地的大别山区生产葛粉,多年来,他们生产的葛粉销往日本和上海等地,为农民增收开拓了门路。
听不完传奇,看不完精彩。记者行走在街道上时,小街年正浓,有人在晾晒腊货,有人在打糍粑,有人在做红豆腐,有的人家红灯笼已经高高地挂了起来,而一批批致了富的村民正在赶回这幸福的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