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文字追念逝者生平
2014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简约文字追念逝者生平

张亚琴
姚莹手书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着改变整个世界,后来,当我长大时,我梦想改变我的国家;再后来,我梦想改变我的家庭;而现在我行将就木了,只想改变自己。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会改变我的家庭,改变我的国家,也许我还会改变整个世界。”

从一本书中看来,这是外国某处墓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已逝者的墓志铭,当读到这些撼人心魄的文字时,似乎受到了一次隆重的心灵洗礼。

上周,公众的目光因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上官婉儿墓志铭,而再次聚焦。铭文共982字。记载了一些这个武则天时代著名女官不为人知的轶事。

其实,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这些清代出生于安徽或工作于安徽的名人,在别人为他们撰写的墓志铭上,既有生平的伟迹,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逸事。为此,记者拜访了我省研究清史的专家翁飞。

邓石如向知府上书索鹤

嘉庆初元,君客丹徒袁郎中家,爱其鹤,郎中举以为赠。载归铁砚山房驯扰特甚,闻君声欬则徘徊循侍。时或飞入青冥,不知所之,旋必自归。若相依为命也。庚申冬,雌鹤毙,沈孺人得疾以次年正月逝,君旋出游,独鹤于集贤关僧院,郡守樊君强携去,君致书数千言,太守以鹤见还。

——李兆洛《邓君墓志铭》

在这段铭文里,记载了清代书法大家、怀宁人邓石如的行书《陈寄鹤书》还与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轶事有关。

邓石如家中养两只鹤。据说,这两只鹤的年龄至少有130岁。一日,雌鹤死去了,仅隔十几天后,邓石如的发妻沈氏也相 继去世。

这种巧合,在当时的文人当中产生了很多联想。59岁的邓石如伤心至极,雄鹤也孤鸣不已,与他相依为命。因不忍再看孤鹤悲戚的样子,邓石如于是择地三十里外的集贤关佛寺,将鹤寄养僧舍中。

从此,他担粮饲鹤,三十里往返,每月坚持不懈。忽然,又一日,正在扬州大明寺小住的他得到传报,雄鹤被安庆知府看中,抓回了府中。他即刻启程赶回安庆,用行书写下了《陈寄鹤书》向知府陈情上书索鹤。

这篇文章写得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气势排山倒海,文辞如云幻天,以极尽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历数得鹤、寄鹤悲欣往事。为了这只鹤,他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书中所写“大人之力可移山,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知府接书,无言以答,不日将鹤送还佛寺。

姚莹守卫 “孤悬海外”的台湾

道光十八年,擢台湾兵备道。是时,英夷犯顺,粤东、闽、浙皆被兵。朝廷命上公佩大经略印,副以宗亲贵臣都逗留一、二宿将,战不利。台湾地孤形便,奸民相扇引,先生与僚吏设方略斩俘,奏可。方是时,台湾军声壮天下。

——徐子苓《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墓志铭》

姚莹,是清代安徽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姚鼐的侄孙。

徐子苓早年求学于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莹门下,是姚莹最赏识的弟子。姚莹死后,其家人请徐子苓写了姚莹的墓志铭,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从上面所列墓志铭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姚莹任台湾兵备道后,深深感到中英战争不可避免,台湾孤悬海外,防卫空虚,必须认真筹备战守,即领导全岛军民修治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这就为以后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842年3月11日,阿安号英舰载重兵疯狂猛攻台湾大安港。英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硬拼难以取胜,姚莹对达洪阿说:“此未可与海上争锋,必以计歼之。”二人经过认真的磋商,决定采取诱英舰搁浅、设计歼擒的智谋。

于是招募一渔民扮成奸细,佯称投靠英军。渔民经过伪装到达英舰时,英军大喜,命其作向导带路。

当渔民将英国兵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时,英舰“搁浅中流”姚莹按计划率军展开强大攻势,共歼灭来敌近百名,俘获49名,缴获大炮13门。

这次大捷后英军不敢轻犯台湾。姚莹在台湾的杰出表现,震撼了全国,清道光皇帝“诏嘉奖,加二品衔,予云骑尉世职”。

在鸦片战争期间,姚莹率领台湾军民奋勇抗击英国殖民者,未打过一次败仗,未失过一寸土地,英勇地守卫着“孤悬海外”的台湾。

光绪亲赐周盛传祭文

公讳盛传,字薪如,世居合肥县西乡。咸丰三年,粤匪陷庐州,公与其兄今湖南提督盛波结乡团御贼,以骁勇著名。

——吴大澂《周武壮公墓志铭》。

这是同治进士、时任北洋军务会办的吴大澂为合肥人周盛传撰写的墓志铭。从文的一开头,就写出了周氏兄弟的威武之名。周氏兄弟的事迹,想必知道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对于周盛传去世后,这篇墓志铭的出炉却鲜为人知。

法军侵犯台湾沪尾及浙江镇海,却始终不敢涉及天津大沽口。尽管周盛传厉兵秣马,屯粮利器,日夜操练,加紧备战。笃定和法军必有一搏,侵略者最终还是恐与触犯。可见周盛传在军事上的强悍。

周盛传去世,首先沉痛不已的是李鸿章。他挥泪历数周盛传的功绩,请旨优恤,还提出要立传、建祠、赐谥。

光绪皇帝一切照准,给周盛传赐谥号为“武壮”。从此,人们对周盛传不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为周武壮公。

之外,光绪皇帝还御制了一篇深情的祭文。赐了祭文后,光绪还写下一篇碑文。碑文里对周盛传备战中法战争又给了更高的评价。

光绪皇帝还让他的老师孙家鼐,撰文书写了周武壮墓中的神道碑。墓志铭共两篇,一篇由吴大澂撰文书写,另一篇由江南名士、道光举人王士铎撰文书写。

李鸿章的挽联说他:“勋业亚凉州,璘玠齐名,一代将才推伯仲;澄清望渤海,关张无命,几时神笔会风云。”上联把周武壮和他的四哥周盛波,比作宋代抗金兵的凉州(甘肃)名将吴璘吴玠兄弟俩。下联说由于他们的存在,渤海能够澄清敌氛,不受侵扰。一副对联透视出,周家兄弟对于李鸿章是何等的重要。

安徽巡抚与芜湖教案

“八年授江苏常镇通海道,十年调苏淞太道,累以筹饷功,加按察使衔,晋布政使衔,赏戴孔雀翎。

——俞樾《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

这是沈秉成履历表的一份记录:在他任苏淞太道期间,多次因功被赏。

可仕途如日中天之际,他却退出官场,隐居苏州,开始经营耦园。

可是由于他在上海做道台,跟洋人打交道有一套办法,于是光绪十年,朝廷委任沈秉成做顺天府尹。

光绪十五年,沈秉成调任安徽巡抚,同样他不能预料的是,两年后,一向善于办理洋务的这位开明巡抚,将在一次著名教案中遭受挫败。光绪十七年四月初三,安徽芜湖市民发现两个天主堂女修士拐带两名幼童,遂将她们拘送保甲局,保甲局又将她们送至县署。法国教士闻讯,亲赴县署将其保释。过了两天,又有一名妇女向教堂索还幼童,教堂不肯交还。

消息传出,王光全、傅有顺率众五千人,将教堂围住,旋又放火烧毁。英国驻芜湖领事要求芜湖道派兵弹压。老百姓更聚众近万人,围攻英领事公署,烧毁海关外籍人员住宅。

当时刚陪同完俄国太子的沈秉成刚巧路经芜湖,闻讯急调长江水师兵船向人群开炮,将其驱散。

事后,英、法、美、德、日、意、比、西、俄等国公使联名向清政府“抗议”。两江总督刘坤一将王光全、傅有顺处死,撤换道员及芜湖知县,赔款银十二万六千两结案。是为“芜湖教案”。

也是这年,沈秉成升官了,诏署两江总督。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