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只留住精品
碑帖结合 朴茂端正
廖河古戏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碑帖结合 朴茂端正
陈勇军的书法艺术
周玉冰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书法上涌现了林散之、赵朴初、司徒越、李百忍、黄澍、张良勋、陶天月等老一辈大家名流。近几年来,安徽书法蓬勃发展,中国书坛出现了“安徽现象”,一批年轻书法家带着自己的执著与才情,在书法大道上孜孜以求。

陈勇军是一位执著追求的青年书法家。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正值“文革”后期,满街残留的大字报,却启发了一颗幼年的心对写字的兴趣。学校开设大字课,几本描红本,让他得到最早的书法启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股书法热潮席卷全国。待业基层的陈勇军拥有闲暇时间,伴随他的是名家碑帖,仅仅是颜真卿《多宝塔》碑就临了150遍。此外,米芾的《蜀素帖》、《方圆庵记》,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孝女曹娥》,《黄庭经》及《张迁碑》、《元怀墓志》、《元倪墓志》均有涉猎,并且每日必临。

书法之路,是需要兴趣与勤奋,也需要才情与学养的。陈勇军为此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接受正规培训,还拜时任宿州市书协主席赵琦为师,读帖、临帖、笔法、章法、钤印、用纸用墨、形式落款等方面,接受系统的指导。

我常把安徽书坛新一代书家与老一代书家进行比较。年轻书家受时风影响很大,追求时代气息,甚至是作品的时尚感,大小字体错落,色调渲染等手法都运用,很是抢眼,从创新、追随时代角度说当然可以,但作品骨力上往往不足。而老一代书家,比如,司徒越、李百忍、黄澍,书法形式也许单一,但骨力雄奇,非一般人可及。写字写出骨力是内功,追求形式是外智,两者相比,深厚内功的取得绝非易事。可贵的是,陈勇军深知这一点,他很冷静,不为几句恭维话语而迷失。他有严肃的理性思考和谨慎的审美辨别意识,很重视碑书的训练,尤其是对汉隶《张迁碑》极感兴趣,主张写碑强其骨,走碑帖结合之路。

数十年的艰苦跋涉,陈勇军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乃至汉简、甲骨文、古文识断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朴茂、端正是他书法呈现的美学风貌。他重视字内功的锤炼,也重视字外功的修炼,假以时日,他会将两者浑融无间,提高自我的书法意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