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发展得如何,经济并不能作为唯一指标,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是否“幸福”似乎更是决策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全国一系列的幸福城市排行榜中,都有合肥的身影,而且位居前列。什么是合肥的幸福密码?也许正是合肥一直在民生保障上舍得投入。用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话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收入钱袋子鼓了至少10%
卫林是合肥市临湖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下半身瘫痪,无法自由行走。
“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车行。”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卫林脸上是满满的自信,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一家车行的老板了。
他告诉记者,他先是参加了技能培训班,社区又对他的门面房房租给予了补贴,“一系列民生措施让我感觉很温暖。”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消除“农村零就业家庭”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合肥计划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万个,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就业。
住房 今年再建4.5万套保障房
“这下可以在新家过个团圆年了。” 王奶奶是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淝河家园小区的一名回迁居民,就在这个月初,她刚刚拿到新房的钥匙。
“农历新年,房子也是新的,今年肯定会一帆风顺。”王奶奶最近正忙着和家人布置新家,打算等过完年后把家里好好装修一番。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合肥市有序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全年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66万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95%。
合肥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合肥将加快公租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全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万套。
除此之外,合肥今年计划拆迁改造城中村和老旧小区30个,全面完成120个、5.74万户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不断提标扩面
“我儿媳妇患有重性精神分裂症,无工作能力,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孙子是三级智障残疾孩子。”虽然家庭生活很贫苦,但陶友英老人说现在日子已经好多了, 她告诉记者,儿媳妇现在每月享受政府低保425元、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一年726元,今年又申请到民生工程每人每年500元的精神病服药补助,“要不是民生工程,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2013年,合肥社会保障不断提标扩面,城市低保、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
据介绍,从2013年1月1日起,合肥市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由户年人均4320元提高到4920元;四县一市农村低保标准市定指导线每人每年不低于1650元。全市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再次提标,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200元,提高200元/人年,增长10%,高于省定标准1700元/人年。
教育 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
由于父母在合肥务工,何滢从小就跟随在庐江县的奶奶生活,可到了上学的年龄却让一家人犯了难。
“这可怎么办?能不能把孩子接到合肥来上学呢?”何滢的父母在咨询了相关情况后才知道,原来在合肥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何滢可以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
如今,何滢已经是合肥市朝霞小学汇林园校区的一年级学生,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
合肥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家督导检查组的好评。
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合肥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1所,新建并投入使用中小学11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新增20所。
也是今年,合肥在教育上将有不少新动作,比如合理布局公办幼儿园和“公建民营”普惠园,建成合肥七中新校区,加快合肥十中搬迁,加大高教基地建设力度,推进合肥幼专、工业学校、经贸旅游学校新校区建设。
数说民生工程 财政支出的79%投向民生领域
2013年,合肥市实施“33+14”项民生工程,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飞入百姓家。
不仅仅是2013年,这些年来,合肥持续在改善民生上做“加法”,在解决问题上做“减法”,在保障特困群众生活上发挥政府“兜底”作用。
吴存荣透露了这样一项统计数据,去年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9%,增长14%。
今年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特别是财政增收困难,民生问题会不会停步不前?
“我们仍要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导向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33+X’项民生工程,努力做到新增财力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合肥市市长张庆军的一番话给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也就意味着,合肥今年还将在民生保障上继续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记者手记
民生工程 让幸福指数天天涨
民生工程,这个名词听上去并不会引起多少市民的共鸣,甚至会觉得只是一条条生硬的政策,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大。
然而,特别是在这样的寒冬,只有实实在在从民生工程中受益过的市民才会明白,民生工程有多么温暖人心!
有人常说,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能增强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市民的归属感。在“最幸福城市”合肥,我们的感受似乎更强烈,这也是“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终极目标。
合肥没有因为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而减少民生投入,春季前屡屡提及困难群体的“两节”生活,社会保障一直在提标扩面……
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做“加法”,这是一个城市的担当,也是所有市民幸福的源泉,相信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民生工程的实施而天天上涨。 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