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 一心只为黄梅香
2014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名角到革新者
韩再芬: 一心只为黄梅香

 

韩再芬的每一次亮相总能拨动戏迷们的心弦。由她创意并主演的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至2012年10月首度搬上舞台,去年9月起在安庆、合肥、深圳、南京等城市公开商演了近百场,票房收入近2000万。演出不仅产生了轰动效应,好评如潮,而且还取得了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延续了“再芬黄梅”合肥迎新演出的惯例,本月8日至今日,《徽州往事》又再度来肥连演5场,依旧收获了如潮好评。

在韩再芬看来,看戏绝不如同吃饭,遇到倒胃口的饭菜可能会因为肚子饿了勉强把它吃下去,但是作为精神产品,容不得粗制滥造的戏曲作品充斥舞台,败了观众的“胃口”,“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做到:‘再芬黄梅’的作品绝不让观众失望。”                

“再芬黄梅”品牌

绝不败观众“胃口”

韩再芬说她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戏曲日趋不景气,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我们没能创作出让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当然,导致这种悲哀局面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如何,对于戏曲从业人员来说,我们只能做到的是:力争创作出适合于时代的、普通观众喜爱的、有深度和可传播性的作品。”

据了解,为了对观众负责,在开启全国巡演之前,修改后的《徽州往事》于2013年5月1日至四日连演四场,以获取观众对修改版的《徽州往事》的观后感。这四场演出的效果证明了她的汗水没有白流,各层面的观众普遍反映,修改后的《徽州往事》在“逻辑性、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们也一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称“《徽州往事》是第一部叙事超过电影、品戏不亚于传统戏曲、听音乐相当于音乐剧、现场震撼超过话剧的新戏剧,老腔老调、传统程式,却表现了现代审美……”

韩再芬觉得,戏曲不景气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除了现代社会的艺术及娱乐形式多样化的原因以外,缺少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戏曲新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她直言,“大量粗制滥造的戏曲‘作品’充斥舞台,败了观众的‘胃口’。渐渐地,在观众心中,特别是年轻观众心中,就形成了‘戏曲肯定不好看’的固有印象。”

面对残酷现实,韩再芬说,在她带领下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不断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来争取、赢得观众。“当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做到:‘再芬黄梅’的作品绝不让观众失望。”

靠名角带旺剧种的时代已过去

身为黄梅戏名家的韩再芬,如今除了巡演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乡安庆。她以家乡为据点,寻找着黄梅戏与时代对话的种种可能。除了带领再芬黄梅剧院的演员们演出,她还要游走于政界、商界和公益界,做着与黄梅戏的创新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

韩再芬认为,演员其实只是一张脸,是一个呈现者,戏剧要原创要出新,这背后需要集结编剧、导演、化妆、舞美、音乐等众多幕后研发团队的默默付出,才能呈现出一幕幕让观众叫好的作品。韩再芬直言,依靠一个名角兴旺一个剧种的时代已经过去,戏曲创新、出新品要靠后面的研发人才,仅靠演员这个体现者的一张脸是不行的。

在她看来,做艺术需要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只要把平台搭建起来就会越做越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把一个编剧、一个导演紧紧地扣在了一起,黄梅戏的出路是剧本身,要靠好剧去带角。”

身兼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重身份的她也直率地说希望自己能纯粹地活在理想之中,但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走到这个位置,我希望可以给我后面的演员创造一个纯粹的空间。其实我打心里希望他们创作就好好创作,演戏就好好演戏,不要像我一样。”

薪火相传,良性传承

谈话间觉得韩老师是个很真的人,近距离接触也完全察觉不到她有半点大咖的架子。跟她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她会毫无顾忌地吃自己爱吃的菜,不用担心舞台上身材走样;会直截了当地评价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不用“逢场作戏”。

她谦虚地说自己这一路走来,总是能遇到很多贵人的全力支持。原因很简单,“刚开始人们都会追问,她这么努力图什么,想要什么,慢慢他们就发现,全力以赴,无私地是为了黄梅戏。之后达成默契了做事也就容易多了。”

她说,她有个梦想:即便离开韩再芬,“再芬黄梅”的舞台也能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名角荟萃。于是第一座再芬黄梅公馆上个月率先在黄梅戏之乡安庆启用。而在公馆里上演的“公馆戏”则是她对黄梅戏的一个创新。韩再芬解释,“公馆戏”就是将经典的黄梅戏浓缩成1小时的表演,放在类似于时尚休闲沙龙的“黄梅公馆”里演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领略黄梅戏的百年历史。 她也透露,未来不久合肥也将有一个领略黄梅戏文化的别致去处——再芬黄梅公馆。希望通过合肥省会城市的平台,进一步扩大黄梅戏在全国的影响力,通过多场次演出,培养黄梅戏新人,使黄梅戏良性传承。       记者 吴笑文/文 李超钰/图

关于黄梅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