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曼生壶
防奇号开出5枚以上
关注形态“奇偶奇”重点回补
焦亚新10日合肥办展
彩民守家人生日号半年中奖505万
下一篇4 2014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奇特的曼生壶

程广海
 

曼生壶在我国紫砂工艺史上独树一帜的奇特现象,历经二百年沧桑,曼生壶流传至今,早已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曼生壶源于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浙江钱塘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后任溧阳县令。

曼生是一位在书画、金石、文学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篆刻被后世尊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在艺术创作上,主张“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审美观。在溧阳为官期间,当时文坛名流聚集,他和钱叔美、汪小迂等关系甚密,期间又结识宜兴的制壶名手杨彭年、杨宝年、杨风年兄妹,对紫砂茗壶产生浓厚兴趣,并聚集了郭频伽、江听香等一批书画名家共同设计,创制茗壶造型十八式,每式都撰拟题铭,分别书写,由杨氏兄妹,邵二泉加制,曼生在壶上题铭书刻,这些加工制作的茗壶正契合了中国文人雅士在美学上追求幽野之趣的理念,在当时极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故称之为“曼生壶”,这就是紫砂壶史上“曼生十八式”的由来。

曼生设计茗壶十八式,在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历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紫砂珍品“曼生十八学士壶”被紫砂界奉为经典。陈曼生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将文人艺术与制壶技艺有机结合,从而完成将紫砂壶由工艺品到文人艺术珍品的转变,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紫砂壶从此便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

在中国,“曼生壶”最大的藏家可能就是当代著名国画家、文物收藏家唐云了。他藏有曼生十八壶的八壶精品,数量之多、藏品之精、堪称独步天下。后来,杭州市政府特建了唐云艺术馆,将其毕生心血呵护的8把求之不易的“曼生壶”珍藏。

嘉德拍卖曾有过关于“曼生壶”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最高纪录。一把来自美国藏家的曼生紫砂茶壶,曾在嘉德被拍到7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但是这已经是早年的价格,此后再没有曼生壶在市场上露面,它也变得有价无市。那么到底曼生壶的价值到底有多高,因为曼生壶真品只有在博物馆中可以见到,好的仿品也是难得一见,因而,藏市缺乏断定依据。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