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逸夫楼是最好的纪念碑
2014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地图上的逸夫楼是最好的纪念碑
香港影视巨鳄邵逸夫逝世 享年107岁
 

  B 娱乐王国

香港的娱乐史由他改写

邵逸夫与他的邵氏王国,见证了香港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的起飞到80年代中期的逐渐繁华,以及香港作为亚洲电影王国的没落。

邵逸夫,一个时代的传奇,而邵氏电影,也永远地铭刻在香港电影的史册里,熠熠生辉,就如张彻在《张彻回忆录·影评集》中所说,“邵逸夫在香港的电影史上很重要,香港的电影史可说由他改写!现在的电视史上也占重要篇幅。”然而不止如此,邵逸夫还催生了香港娱乐业的鼎盛。

不久前,香港传媒评选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六叔位居榜首。他所执掌的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本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邵氏出品”的影响力,甚至在港资还未全面启动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渗入内地,TVB制作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被一代人奉为“经典”;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公司,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等。

不仅如此,邵逸夫对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亦功不可没,他可以被视为华人电影史的“活古董”。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他与几位兄长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等地拥有110多家影院和9家游乐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由邵逸夫独掌大权的局面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57年,他只身赴港“创业”,一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

可以说,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在香港的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一百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

各界哀悼

王晶:我最尊重的老板,心目中最成功的电影人,大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一路走好!

林志颖:心里蛮难过的,他是娱乐界非常重要的人物,打造了这么多影视作品、这么多艺人,希望未来大家能去学习他的精神。(是否会去吊唁?)目前还不知道他们的计划,看状况吧。

史航:他给我的母校捐了逸夫剧场,我在剧场里看过那么多好戏。谢谢你,邵爵士,还有那些片头厂标为“SB”的古早电影,现在还值得回味。

  C 慈善事业

全国遍布逸夫楼 捐赠近40亿

六叔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事实上,邵逸夫已经将慈善进行了数十年。早在1973年,六叔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截至2012年,邵逸夫25年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人民币近40亿),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六叔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评论

那个讲感情会死的邵逸夫

说到底,邵逸夫是个商人,商人讲究精明,不讲感情。张曾泽因为国泰拍《路客与刀客》大卖被邵氏撬至麾下,被邵逸夫奉若上宾,但随后《红胡子》惨败,邵先生片场再遇他时视而未见。不久张曾泽拍完《吉祥赌坊》,邵逸夫看完喜形于色,请他吃饭极尽热忱。“这一切并没有驱散我心头的阴影,只让我感觉到怪异,无论是拍戏和对人对事,我仍然是我,可是外来的改编却让我好想坐到云霄飞车上,忽上忽下的教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个什么地方?”张曾泽回忆至此说,当时他就去意已决。

“导演拍的戏一卖钱,马上电话就来了,今天到六爷家吃饭;三天以后不卖钱了,看见你,转头装不看见;说起来现实,但邵逸夫讲过一句话,我有两千多员工,我讲感情不讲死了嘛?”这是邵氏老员工田丰的评价。

邵逸夫当然是商人,但更是做电影出身的商人。

他勤力:每天看邵氏各导演前一天拍的样片,每天看各国各式各样的电影,他的看片量数以万计。

他识才:李翰祥、张彻、程刚、楚原、刘家良、桂治洪都是他一手挖掘。

他驭人:如邹文怀这样掌管制片宣传的重臣始终不给“总经理”头衔,正所谓“位卑则权轻”,实权只能由老板给。如王羽这样的明星刺头,邵逸夫也给予自由度,即便他在片场餐厅打架砸玻璃,他撞见也当做没看到。

他远见: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邵逸夫已对电视发生兴趣,日本几大电影公司的衰微更让他尤为警醒。入主TVB后,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节目制作和渠道运营上,这点在对邵氏电影的成本控制上尤为明显。上世纪60年代创业期,拍戏不计成本,比如不限制导演用底片,用多少随便;主角衣服一做两三套,一条街道群众要两三百人,五十个要讲话的特约演员,公司从来不说不行。                    魏君子

  D 情感世界

第一任妻子黄美珍

与前辈女友一见钟情,冲破世俗走进第一次婚姻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开始涉足电影业。当时,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气质高贵典雅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

邵逸夫忙于事业,黄美珍则被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见到他,黄美珍经常借故到邵氏机构看望邵逸夫,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一种超乎知己的莫名情愫在两个人心底不断升腾。

邵逸夫一面享受着爱情萌芽的心动,一面却又为这如洪水般汹涌而至的感情深感不安。因为,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既是前辈,又对自己有恩。

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传到余东璇的耳朵里,余东璇却置之一笑,说:“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懂电影的行家陪着,这是好事。”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心怀窃喜,她更多地参与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并积极出谋划策。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坦白地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的种种成见和约束,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那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

黄美珍伴随着邵逸夫走过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波折、动荡的时段,这份岁月磨砺出来的真情让邵逸夫深深感怀。即便日后,他身旁美女如云,但也都是过眼烟云,黄美珍在他心中的地位从不曾动摇过。后来,黄美珍一心在家相夫教子,为邵逸夫生育了两男两女。

第二任妻子方逸华

木棉对橡木的爱恋,红颜知己放弃名利辅佐邵逸夫

1952年的一天夜晚,邵逸夫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他挥手招来侍者问询。侍者告诉他:这位方小姐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邵逸夫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曾听过她的唱片,因为十分喜欢她的歌声,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演唱结束后,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专程向邵逸夫道谢。那一晚, 两人交谈甚欢。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离开了奋斗30年的南洋,与合作30年的三哥分手,从狮城来到了香港。 来到香港之后,邵逸夫做了一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事情:向方逸华发出了邀请,请她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

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许多人都劝她不要离去。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退出人们的视线,追寻这个发现她,让她认为值得可以相守、相付一生的男人邵逸夫。

从进入邵氏后,方逸华与邵逸夫相伴40多年,无怨无悔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光荫、聪明才智和深情统统付给了邵逸夫和他的事业。

1987年,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她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虽然与妻子相守的时间并不多,但邵逸夫是长情的人,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更替。为了追忆亡妻,那一年,邵氏公司停业一年。

1997年5月6日,90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此时的方逸华已经年过60,与90岁的新郎老翁手挽着手,仍是一贯的香奈儿套装配上利落的短发,但脸上却有着属于新嫁娘的娇羞,心里到底是欣慰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