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还可以在家里躲一下,那些交警、环卫工呢?他们可是与雾霾零距离接触啊,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1月4日,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立新中医院院长侯立新说出了今年的提案。(1月5日《武汉晚报》)
不可否认,对户外工作者来说,有“雾霾补贴”总比没有强。但是,相对于生命健康,一个月区区几百元的“雾霾补贴”算得了什么?“雾霾补贴”除了能多买几副口罩外,并不能阻止雾霾对他们的侵害。“雾霾补贴”,说白了,就是以花钱换取健康,这对于户外工作者而言,并不是什么可期待的好东西。
有人将“雾霾补贴”与“高温补贴”相提并论,这是一种误区。高温,不可防的自然现象;而雾霾,却是人为造就的孽障。向户外工作者发放“雾霾补贴”,这无异于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号:治理雾霾将会遥遥无期,甚至无药可治。但是我们需要清醒一点的是:“雾霾补贴”可以长期发放,但公众能心平气和、默认自己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里吗?这,恐怕是绝不能认同和忍受的。
面对雾霾频繁的侵袭,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地方政府,最先考虑的,不应该是“雾霾补贴”,而是如何及早根除雾霾天气,整治空气污染。雾霾污染源来自哪里?每个污染源的背后都有始作俑者,只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下大力气整治,雾霾天气并非不治之病。
套用孟子的一句话——清洁空气,公众所欲也,雾霾补贴,亦公众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雾霾补贴”而取“清洁空气”者也。毕竟,发放“雾霾补贴”,换取的代价是身体健康,而且它容易稀释政府的责任与担当,让雾霾治理变得遥遥无期。可见,“雾霾补贴”,不是公众所要的“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