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立法 应重制约轻处罚
非常道
微声音
“过头税”为何屡打不死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禁烟立法 应重制约轻处罚

□房清江
 

日前,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控中心拟定中的全国公共场所无烟法规,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工作场所,以及网吧、餐厅等室内公共场所全部定义为需要100%禁烟的公共场所。国家层面的控烟法规已纳入全国人大2013年三类立法计划。(12月12日《新京报》)

立法禁烟,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执行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各地立法中有诸多的教训值得警醒。环顾这些禁烟法规,差不多都被当成了行政管理法规,而罚款似乎也成了唯一的手段。而从行政管理的利弊来看,罚款从来都不是最优的选择,诸如近年来各地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一时罚单满天飞,能够起到的效果是短暂的,并且管理的成本相当高。毫无疑问,立法禁烟的处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网吧、宾馆等公共场所100%禁烟,单纯把禁烟当成了部门与吸烟者之间的事,一罚了之,禁烟就成了猫鼠游戏,逮着与否,全凭几率。

立法禁烟应形成充分的制约机制,让公共场所管理者、执法者与吸烟者,都有清晰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宾馆、网吧经营者负有场所禁烟的责任,有人违规吸烟,该处罚的不是吸烟者,首先是经营者,这样公共场所才有禁烟的动力。当然,也应赋予场所经营者相应的权限,如医院、车站等还可以从就医、乘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限制等等。

同时,要善于算计禁烟的累计成本,避免处罚成了一锤子买卖,增强管理的教育、引导和惩戒功能。比如,充分赋予公共场所吸烟者处罚类型的选择权,如社区义工、公益劳动和罚款,不以经济处罚为主要目的。又比如,建立违规者信用记录机制,计算累积成本,与相应的准入门槛挂钩;建立公共场所禁烟履责情况运用机制,与场所的经营挂钩。

此外,还应立足于禁烟维护公民健康权益,赋予公民对公共场所吸烟的投诉权利,监督公共场所经营者履行禁烟责任。当然,也要建立警察介入禁烟的保障力度,吸烟者在不听从公共场所劝阻、不服从处理的情况下,由警察给予必要的强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