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不可否认,现代化的计算机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大大方便了计算程序,节省了计算时间,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也懒惰了人们的心,锈蚀了人们的手,固化了人们的脑袋。特别是小学生,加减乘除不用动脑,一切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由于珠算退出了小学课程,珠算这门技能也几乎失传了,原来的会计科目考核也不能为继了。那么,珠算是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呢?这次珠算申遗成功,似乎又使几乎被人遗忘了的珠算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实事求是地说,让珠算回归教材,使之成为十年前一样的必修课是不可能的事了。毕竟现代化不能容许走回头路。而且,计算机的优势远在古老的珠算之上。但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保护已经申遗成功了的珠算,把这门课当作兴趣课、选修课或者课外活动的一项内容应该是可行的。
首先,许多同学有这方面的兴趣,有学算盘的爱好。这如同小学课程里同样退出历史舞台的“书法”一样,现在不也是有许多学校重新开设了书法课吗?计算机不但不用写字,甚至连书法中的许多文化内涵也都被否定掉了。鼠标轻点,一切会的、不会的字、词、成语、词组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显现出来。但“字如其人”这样的文化内涵却是无法显示的。书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甚至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开设了这门课。同理,珠算这门传承了1800余年的民族文化精髓,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借珠算成功申遗的东风,在小学、中学,乃至职业学校、大学开设珠算兴趣班、选修课是恰逢其时,甚至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