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慈善
清香不改出身低
家有顽童
脸面
哥哥与书法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归慈善

 

练欣美

我们常说人应该怀有一颗慈悲之心,要多做善事。

于是,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投身于慈善事业。可是,在我们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同时,我想问一句,什么是慈善呢?又能有多少人还记得它的本质呢?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第二天,当大家把钱带来时,老师算了算数额,突然走上讲台说:“这次捐款,谁捐的多就有机会评比期末的三好学生。”这消息一宣布,我们都沸腾了,都互相说明天要带更多钱过来。在我小学记忆中,这类“慈善活动”比比皆是。每每老师通知要为灾区或贫困区捐款捐物时,我们回家后就让家长给我们多点钱或物品。因为我们心里明白,这是展示我们的大好机会。

长大以后,若又碰到所谓的慈善活动,我们不再天真地以为这是评比三好学生的条件,而是个人“大方”的体现。“连他都捐100,那我肯定要捐得比他多。”这会是多少人心中的潜台词呢?在一次次慈善活动中,究竟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怀着慈悲之心呢?

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在《魏书·崔光传》中写道:“ 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是指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从中得出,慈善一重要条件是对人关怀,并且真正具有意义的是在心理驱动下的善举。

可在如今的社会中,不得不说,慈善更是一种手段。政府通过慈善增加收入;企业通过慈善宣传品牌;公众人物通过慈善提升知名度。当然,也存在着真正用心在做慈善的政府、企业、公众人物,但不得不承认,这毕竟是少数。

慈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大家想看到的不是你争我斗的慈善,不是虚无缥缈的慈善,更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慈善。

慈善,真的不是比成果,它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献出一份爱心。

这份爱,是单纯的。

因为,我们共享一个地球,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回归慈善的根本,也许不过如此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