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新一轮的媒体革命方兴未艾。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里,纸媒本身也可以做一个企业的平台,传播、论坛、会展各种各样综合元素,在经营上融合多种形式,成为一个管道、一个舞台。
人们不会忘记报纸的影响力。
2005年11月28日,安徽出版集团正式成立。八年来,一路以行业拓荒者姿态成为业界标杆,发展成为拥有29家成员单位,经营领域涉及出版传媒、报刊媒体、文化旅游、文化置业、文化商贸流通、酒店经营、非金融投资、证券参股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
2006年,安徽出版集团托管《安徽市场报》。
2010年初,报社整体划转到集团,并于5月10日正式更名改版为《市场星报》。
尽管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普遍处于被唱衰的尴尬境地,《市场星报》作为一支刚刚更名改版三年多的新锐力量,在安徽出版集团的领导下逆势上扬,正在成为一颗被广为关注的报业之星。对于纸媒未来的发展,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表示,纸媒诸多功能的开发才刚起步。
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更重深度
记者:现在有很多调查数据都说年轻一代没有养成纸媒阅读习惯,同时电子图书市场也开始起来,未来图书、报纸的市场会不会受影响?
王亚非:这是民族引导和社会引导、国家引导的问题,要坚守,让青少年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什么别的国家读书的人多而我们国家读书的人少呢?读报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问题,是能够引导的。
当然,我们必须要对纸媒的内容进行改造,让它能跟读者互动。这种互动并不是说在屏幕上互动,而是有更多互动的语言和内容,我想这样年轻人就会感兴趣。
记者:目前,数字化、电子化的媒体越来越多,普遍认为传统媒体市场会受到严重冲击,您怎么看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
王亚非:纸媒的发展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它存在下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跟图书一样,因为数字化的东西只是一种阅读的补充,或者说习惯的调整。而现在又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量比较大,信息的传播反而逐渐从追求简单的信息变成追求深度,即透过信息看本质,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大。很多人会利用数字化的东西获得简单的知识和娱乐,但是并不能代表纸媒不能带来深度的知识传播,我个人认为纸媒有这个特点。
如在《华盛顿邮报》被收购一事上,他们评价纸媒应提供信息化服务、新闻分析而不见得仅仅提供简单的信息传播。所以,现在各个角度都反映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就是人们更重视信息的质量深度,而不是信息流量和速度。
当然,新媒体出现肯定使纸媒现在的市场被蚕食。这就逼迫纸媒去开发新的功能,不要把纸媒只当成报纸,纸媒还是一个经营的平台。其实,电子期刊可能更多的是机械化、数据化的东西,更加随便化,而纸媒则是更好的平台去展示和影响组织。
纸媒可以和多元化产业相融合
记者:数字化时代,纸媒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
王亚非:现在纸媒的功能应从三方面反映。一是阅读功能,二是创意功能,三就是信息服务功能。无论数字媒体还是纸媒其实都能做到这三点,但是纸媒更加有文化气息。这如同一个人在家里看光碟还是去院线看电影,有的人觉得在家里方便,有的人去外面看电影感觉浪漫。现在有人写微信,说不定过几年手写明信片变成时尚。我感觉这是一种时代的变迁。
纸媒本身也可以做一个企业的平台,传播、论坛、会展各种各样综合元素。我觉得空间很大,纸媒是个平台,上面展示更多活灵活现的画面和时尚,并且能够获得知识传递、信息分析等。而且纸媒可以做礼品和各种多元化产业的融合或者延伸。
记者:在传统媒体平台拓展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分享?
王亚非:就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市场星报》这份报纸来看,作为纸媒虽然广告可能已经受到影响,但它本身举办活动,还和旅游结合,以及和图书文化载体的结合,使它的收益不但没减少还在增加。但是,数字媒体到底现在有多少收益我还不清楚,纸媒的收益是看得见的。虽然有些方面在减少,但利用纸媒平台还是可以在其他方面获得收益。
比如,《市场星报》除了做广告外,还有商业分析,并让报纸和期刊、图书、影视结合,成为各种方面嫁接的平台,如跟旅游、会展嫁接。我觉得媒体无论纸质还是电子平台,都要在经营上融合多种形式,把它变成一个管道、一个舞台。人们不会忘记报纸的影响力。随着生活的调整,人们会更重视报纸的深度、广度以及质量,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淘汰一部分影响力、组织力、质量较弱的纸媒。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相互补
记者: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比如,将纸媒电子化,或者出电子杂志、电子图书这些举措,目前褒贬不一。您有何看法?
王亚非:每个人选择方向不一样,比如,在英国、日本这方面尝试不多,美国可能比较多,美国人生活节奏快,报纸广告量本来就不大,福利、人员待遇又高,它的报纸成本高,因此减少纸的印刷量可能是一方面原因,但是电子版同样要花很多精力去推广。而且,美国的新闻价值传播是有偿的,不像我们很多新闻传播是没有版权的,是无偿的新闻服务,电子版传播价值不能得到体现。如果这些数字版的传播和下载都是有偿的,就有升值的潜力。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数字版的传播价值值得思考。
而且在美国从报纸发行量看,包括我自己在西方访问的感受,西方国家还有很多人拿着报纸在看,所以并非被完全代替。增加电子版,是增加阅读的空间和深度。数字版不表示大家不看纸质图书,只是多了选择。纸质版有纸质的欣赏方法,数字版有数字的欣赏方法。现在大量的数字版图书都是由原纸质图书经过时尚化、碎片化、互动化的改造,现在两者在互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
记者:中国媒体市场有其特殊国情,这对传统媒体变革有什么影响?
王亚非:在中国纸媒还是受到重视的,以图书出版为例,很多人的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是数字化,比如盛大文学,但最终他们一定要找出版社来将作品出书,一次印量常是5000本、10000本甚至更高。因为他们认为这才叫书,这才叫成果。报纸方面,很多读报的人一般利用休息时间、旅游时间去阅读,读报慢慢变成休闲时尚,而非工作需求,这就是进入了不同的阶段。在中国,报纸的广告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而电脑、网络很多人却不大习惯。报纸放着随时可以找出来,报纸更直观、更随意。我认为广告是声音比文字重要,文字比图片重要,报纸随便往哪放都能找到那种感觉。
另外,报纸还可以进入礼品市场,哪一年哪一月的报纸,是正正规规的报纸,是无法PS的,有人就开发这个功能,将其做成礼品。我觉得报纸可以进入很多行业,报纸空间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