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二十年搜集 225首大别山民歌
遭辞退被扣工资,老板称是绩效
老太留遗嘱,两套房产归儿子
社区新闻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旬老人二十年搜集 225首大别山民歌
想联系《山歌本是古人留》文章作者“崔琳”
陈红 记者 祁琳
 

省城沈大爷,今年已经71岁,老人家有独特的爱好,那就是搜集大别山民歌。昨日上午,记者在沈大爷家中,看着沈大爷搜集了近二十年民歌的本子上,记有225首。说到高兴处,沈大爷还现场哼起了这些民歌小调。不过,沈大爷一直有件心事,因偶然机会看到一篇讲民歌的文章,署名是“崔琳”,“我想托市场星报找到这个大师,交流一下。”

陆陆续续靠记忆记下225首民歌

沈大爷是六安人,20岁时,在六安农村务农,“那时是上世纪60年代初,很多人都喜欢唱这样的大别山民歌。”沈大爷拿出自己的自制歌本,跟记者介绍。

“‘巳时已过午时中,小乖姐送饭过田冲’,不同的时段唱不同的山歌,这句就是提醒东家到吃饭的时间了,东家也会做回应,唱着‘竖切萝卜横切葱,一碗炖蛋在当中’。”

沈大爷退伍回来之后,耳朵边时常会响起年轻时听到的小调,他便根据回忆,一句一句地开始记录,直到现在陆陆续续已经记录了225首。

老人怕民歌失传不住地惋惜

“民歌的内容都是根据周边生活创作的,非常形象,你看,太阳落土一枝花,手搭荫棚忘婆家,望着大俳才会走,望着小叔才会爬,望着亲丈夫排揸揸,这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等婚女子的形象。”

沈大爷在与记者梳理歌本上的民歌时,不时地露出惋惜,“年轻人都不唱了,再往后恐怕就要失传了。这些歌曲记录了一段历史,也反映出一方的风俗。因此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不是被遗忘。”

2008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大爷看到一篇标题为《山歌本是古人留》的文章,落款为“崔琳”,“文章说的是民歌,我非常想与崔琳交流一下,但是问了好多人都没什么消息。”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崔琳”的消息,或者也想与沈大爷切磋一下,欢迎致电本报热线0551-62620110告诉我们。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