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首次揭秘
2013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首次揭秘

核潜艇官兵的水下“快”餐
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
长征3号核潜艇
威武的核潜艇官兵
 

祖国美丽的海岸线上,峰峦叠嶂中潜藏着一支神秘的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42年来,以该基地为代表的海军核潜艇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托举起了威慑强敌、反对霸权的海上核盾牌。作为一支重点建设作战部队,具备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连续42年守护核安全,从未发生过核事故。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赤裸裸的“核讹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果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破浪前行,成长壮大。

“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就立刻爱上了她。”曾在朝鲜战场荣立一等功的崔桂江,受命担任中国核潜艇首任艇政委,和首任艇长杨玺一起,带领从海军部队精心挑选的34名官兵组成了中国核潜艇的“种子部队”。

修长的身材,圆圆的脑袋,高翘的尾巴,像鳍一样外张的升降舵……在崔桂江看来,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酷似一条卧波的巨鲸。

“鲸腹”内,五花八门的机械设备、宛若繁星的指示灯,令人眼花缭乱。集中体现了国家工业、科技水平的核潜艇,有各类设备上万台,仪器仪表上万件,大小阀门几千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下科技城堡”。

首批官兵被誉为“36棵青松”

围绕“什么是核裂变”,教员倾尽全力,讲得一身汗。台下,大多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官兵们就是听不懂,急得一身汗。面对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30多门学科和上万台设备,他们跟着教员学,跟着工人练,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练上几百次、上千次,嗓子喊哑了、手掌磨破了,全然不顾;困了累了,就用辣椒生姜提神,夜以继日学习钻研……

“别人能做到的,中国军人同样能做到!”官兵们文化程度先天不足的“门槛”,在忘我的勤学苦练中被跨越。

一年之内,官兵们全部通过笔试、口试、实操考核,在驾驭核潜艇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被誉为“36棵青松”的首批核潜艇官兵,就如同破土而出的种子,昭示着中国核潜艇事业春天的到来。

沿着他们的足迹,一代代核潜艇官兵以满腔的热情精武强能,托举着中国核潜艇破浪前行。

必须闯过极限深潜“鬼门关”

1988年4月,某核潜艇奉命执行极限深潜任务。这次试验,包括最大深度潜航、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发射鱼雷等项目。

在世界核潜艇历史上,极限深潜曾导致灾难性惨剧。然而,中国核潜艇要具备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必须闯过这道“鬼门关”!

这天11时整,南海某深水海域下潜。100米、150米、200米……一切正常。接近极限深度时,艇体受海水挤压,艇内的支撑角钢出现弯曲,几处出现轻微渗水现象……

下潜,意味着危险;上浮,意味着失败。生死抉择面前,官兵们认真检查各类设备,严密监视潜艇情况,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继续向着大深度挺进。

潜艇潜至极限深度,一举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水下发射时间以毫秒计算

1988年9月,某核潜艇潜入大海,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

水下发射,风险巨大,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发射时间以毫秒计算,成败全在一瞬间。”艇长杜永国说,“为了确保发射成功,我们组织艇员把操纵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逐一排队,然后集中力量逐一攻关,熟练掌握了各种情况下的操纵技能。”

“5,4,3,2,1,发射!”随着杜永国一声令下,潜艇猛地颤动了一下。

海面“哗”地腾起巨浪。火箭从水下冲天而起;“轰——”一声巨响,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呼啸着直插蓝天。

火箭出水时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出一弯七色彩虹。火箭准确落在太平洋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实现42年核安全无事故

核潜艇部队,安全重于泰山。“没有安全,谈何打赢;要想打赢,必须安全。”基地政委厉延明说。

这个基地能够实现连续42年核安全无事故,是因为基地官兵破译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这个看不见的“密码”,就存在于官兵们每天工作的细节之中。卢明章发给每人一张特别的试卷——让他们抄写一份导弹元件参数表。上千组参数,哪怕抄错一组,卢明章都毫不留情地大笔一挥,打上“0”分。

只错一点点,等同交“白卷”。作为“杀手锏”的战略导弹,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否则精确打击只能是一种梦想,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得出的结论。

“怕死别干核潜艇”

“怕死别干核潜艇!”在核潜艇工作,舍生忘死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堆舱,潜艇上核反应堆所在的舱室,是潜艇动力的心脏。我国核潜艇有着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常运行和管理中,核辐射防护是可靠的。但在极其特殊的抢修排故情况下,为了守护核安全,需要官兵们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基地军港广场上,一座花岗岩雕像守望着威武的战艇和蔚蓝的大海。他就是“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孟昭旭。

那是在执行远航任务期间,核潜艇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孟昭旭毅然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此时,他在辐射中暴露的时间已超过了规定时限的两倍多。

孟昭旭舍身抢险已非首次。一次,核潜艇航行中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漏,炽热的蒸汽在强大的压力下瞬间充满整个舱室。孟昭旭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排查漏点、关闭汽源阀,制止了一起重大事故。然而,他却因吸入大量高温蒸汽,晕倒在战位上。

为了心爱的战艇,孟昭旭过早地透支了身体。45岁那年,这位领导和战友眼中的“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

即使一个国家遭受毁灭性打击,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潜藏在水下,就可以给对手最有力的报复。作为我国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核潜艇是名副其实的和平盾牌。 综合新华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