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全球窃听 卷动了谁的风云
2013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国的全球窃听 卷动了谁的风云
美被指监听35国领导人电话 默克尔被监听或长达十余年
华盛顿举行反监控游行示威
 

美国正面临国际社会强烈的批评,对友邦政府从事间谍活动所获取的情报好处远不及可能造成的外交伤害。外媒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对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内容进行了监听,更有报道指美国情报机构可能已经监听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电话长达十余年。

35国领导人电话疑被监控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这份机密备忘录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鼓励其“客户”部门如白宫、国务院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官与他们分享电话号码,这样国家安全局就可以把主要外国政要的电话号码加入其监听系统。

这份文件指出,美国某官员曾交出200个电话号码,包括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不过具体姓名并未透露。然后,这些号码马上被交给国家安全局进行监控。

《卫报》得到的这份备忘录表明这种监控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该局经常监控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号码,甚至要求得到其他美国官员的帮助来达到目的。

另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情报部门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通讯已长达十余年,而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至少自2010年起就对此知情。

德国《图片报》27日援引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匿名高级官员的话说,国安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在2010年就已向奥巴马总统汇报了对默克尔的监听项目,但奥巴马并未阻止,此后白宫还“订阅”了大量监听材料。这名官员说,奥巴马不信任默克尔,想知道她的一切。

美国为什么要监听盟友

对于美国为什么要监听盟友的电话,美联社10月24日报道指出,即使像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样的亲密盟友也不会把所有东西拿来与美国人分享,但她所做的决定可能会在海外对美国的外交、防务及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譬如说在与美国展开反恐合作的问题上,或许她新组建的联合政府可能阻止默克尔对北约行动的支持。

美国国家安全局得到的命令包括搜集信号情报,将其转化成其他机构如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可以使用的东西。国家安全局官员搜集各种形式的数据:安装了视频或红外摄像头的卫星、侦察机或无人机,或在外国使馆墙上安装的话筒,或黑进外国计算机终端,或拦截世界各地通过光纤和电线传播的数以百亿字节计的加密信号。

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也有责任发现那种可能帮助美国外交官和贸易代表参加协议谈判的政策情报,或主要经济大国如德国可能会进行何种政策修改。

另据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专家约瑟夫·布拉姆尔认为,美国监听默克尔手机表明美德在经济和货币问题上出现对抗。

道德说教者与偏执窃听狂

四个月前,“斯诺登事件”让全世界对“棱镜”另一面的美国有了一个再认识。如今,尽管爱德华·斯诺登已经客居俄罗斯,但是事件影响并未平息,“溢出效应”仍在持续。

从本国普通民众,到外国民众、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甚至到盟国政府领导人,似乎每个人都被以国家安全局为首的美国情报机构纳入监控网络。美国,莫非真要监听全世界?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25日给出解释,美国为保护本国国土、人民及盟友安全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仔细、全面的情报收集不是秘密,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也在这样做。

普萨基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否确有必要采用如此手段来确保所谓安全。不少人不禁会问:美国怎么会从言必称“人权”和“自由”的道德说教者沦为近乎偏执的窃听狂?

找寻答案,还需回溯到2001年“9·11”事件。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严重恐怖袭击,重创了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自信,也打破了自由与安全的平衡。

近年来,尽管经济形势不佳,美国情报机构用于情报搜集和信息监控项目的经费始终高企。据斯诺登说,美国情报机构仅监听项目2013财政年度预算便高达108亿美元。

美国情报机构丑闻,好似一座冰山,在掘冰者斯诺登的冰锥下,被一角一角地敲开,露出丑陋的岩石。震惊之余,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座冰山到底有多大。

以自主创新维护“数据主权”

“棱镜门”丑闻持续发酵。美国之所以能随意窃听欧洲国家,是凭借其网络和电信核心技术上的明显优势,以及欧洲国家对其技术的依赖。

众所周知,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网络路由器到数据库软件,美国在IT业界的几大企业在各自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斯诺登陆续“爆料”揭示,美国情报机构侵入其他国家的电信或网络系统获取数据,离不开这些大企业的合作。

此前有媒体披露,微软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都留有“后门”,这很可能被美国情报机构所用。不仅如此,谷歌与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也屡次被曝光。但人们从“棱镜门”事件可看出,美国硬件生产商、软件开发商、电信和网络服务商、社交媒体等一众企业——几乎全部IT产业链,一直在和情报机构进行广泛、深度的合作。

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合作下,美国情报机构可以截取电信、移动通信、电子邮件以及社交媒体服务器上的全部数据,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筛选,再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小到普通公民,大到国家领导人,“棱镜”下无所逃遁。

在信息技术领域,欧洲曾是一个先行者,一度也占据较领先地位。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欧洲企业科研创新明显滞后,技术上与美国企业拉开差距,仅保留了个别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核心技术依赖美国。

面对严峻现实,欧洲试图亡羊补牢。“棱镜门”事件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盟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欧盟官员、专家呼吁,在欧盟及其各成员国政府的主导下,以空客模式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大企业,重建“技术自主权”。

欧洲国家的教训足够深刻:在经济总量上,欧盟是个“巨无霸”,但在关键的信息技术领域却受制于人,自身信息安全和“数据主权”难以保证。 综合新华社等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