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为何屡被挪用?
2013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研经费为何屡被挪用?

 

前不久,“张曙光2300万元贿选院士”一案已经惊掉了不少网友的眼镜。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又披露两起科研经费腐败的“恶性事件”。不得不承认,科研经费已经成了一些科研人员的“灰色收入”。

科研经费真的已经成了唐僧肉?人人分之而后快吗?

甚至科技部部长万钢也在困惑:“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改革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任务,也一直在努力解决。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大家还不满意呢?”

科研经费挪用乱象种种

去年,中科院候补院士段振豪贪污百万科研经费的消息还未消散,今年3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英旭,被控贪污千万科研经费的案子又已开庭审理。今年7月,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接受组织调查。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董洁林,对中美科研基金管理问题很有研究,最近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越洋电话。

对方长期在美国生活,丈夫是从美国回到中国高校工作的海归。电话中,该女士痛苦陈述,丈夫归国几年后,一步一步从一个谨小慎微的书呆子,变成一个满嘴谎言、贪污科研经费的“坏人”。他学会了把家中所有和科研出差无关的、比如亲朋好友的机票,都算到科研项目里面报销,并为此感到得意。

追溯科研经费屡屡被挪用的原因,申请立项需“跑关系”、经费使用的管理过于僵化、科研人员薪水低等等是主要因素。种种乱象,让科研体制的改革,比以往更加迫切。

想挪用有各种方法

201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5600.1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5%。

国家财政科技资金主要支持三大类公共科技活动:一是国家重大专项。这部分经费使用建立了滚动预算和持续投入管理机制;第二类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为代表,针对重点和前沿领域提供经费支持;第三类就是基础研究。以“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为代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记者分别查阅了这三类科技计划的政策文件,均出台了单独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但是,想挪用总是各有各的办法。一名曾经在山东某大学做动物研究的人士,听闻过很多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

在最初项目申报时,就需要“过硬”的活动能力,比如,项目申请者对项目审批者“有没有师生情谊、是否同门,上面有没有走动,有没有走关系,有没有套近乎”,都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很多科研项目在申请时,设有经费区间,如社科类项目,重点项目经费一般在40~60万元之间,普通项目的经费一般在10~20万元。

“一件事情,10万块能干成,20万也能干成,那肯定是往高的申请。”上述研究人士说。

经费指标一般由相关单位研究制定,项目申请时,申请者并不需要自己估算经费,也没有审查团队对申请者的项目进行严格评估。

只要申请下来,就有各种方法挪用经费。

如何避免“千元买鸡蛋”?

我国科技经费的管理多年来一直实行“预算”+“验收”的做法。对于验收的部分,万钢透露,从2011年起,科技部就对所有“973”、“863”、支撑计划结题项目开展财务审计和验收,覆盖率达到100%。

对于预算部分的管理,经过多年的经费管理改革,科技部官网已经开通了网上申报系统,设有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并有相应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

但规范经费的使用,还远远不够。众多科研人员一致呼吁,仅有财务角度的规范化审计还不够,经费使用情况应当公开公示、透明化,甚至要让同行来评议,看其产出是否对得起相应的投入。

山东某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事实上,目前财务制度过死,乃至于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都浪费在无谓的环节中,比如找发票。“不少人跟我抱怨,很多科研考察的地点都搞不到发票。特别是去野外考察,需要当地人做向导、住宿,甚至打黑车,这些都没发票。但弄不到发票,就得自己出钱,最后只能想办法到处找。”

“很多问题都得从体制上找原因。”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说。

另一方面,钱花掉了,成果怎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曾表示,“应该让‘科技大亨’们公开一下他们的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不要花一千元钱,买了一只普通的鸡蛋(只值块把钱)。”

高薪能否养廉?

但也有科研人员提出,有些违规行为往往并不是科研人员有意为之,更多的是僵化不合理的体制“逼良为娼”。在支持经费使用情况公开透明的同时,将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还给科研人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北京某重点大学就读物理专业的博士赵牧(化名),作为基层科研人员,经常要参与科研项目,但每月补助仅千元,这在北京捉襟见肘。

导师为了补贴他们,在科研项目申请下来后,会想尽各种办法从经费中挪用一部分出来,“拆东墙补西墙”。这样下来,赵牧“一个月总收入将近两千元”。

董洁林在美生活近30年,在国内也熟悉了本地科研生态。她发现,在中国,科研人员工资非常有限,很多东西不能报,也可能使他们产生违规的冲动。

近期,一名中科院系统人士和香港的教师聊天,发现在香港,教授工资非常高,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其教师薪水一年可达100万元左右,为美国教授的1.5倍,是英国教授的2倍,是“典型的高薪养廉制度”,“他们教师的心都很静,该拿多少就拿多少。”

在美国,相当比重的科研经费都用于给科研人员发放工资和福利。

反之,在内地,即使是中科院、北大、清华这样的单位,在目前的财政拨款体系下,事业编制的教师年薪也只有三四万。如果申请到科研项目,大部分经费都花在设备购买等方面,用于人员福利的相当少,最多只有15%的劳务费可给在校研究生等,老师不能享有。

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建议,不妨效仿国外,针对科研经费来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比如外国有一门“科学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副教授李宁表示,中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地制定新的管理规定。            星报综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