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向南农网络问政报料称,广东高州市一老人由于中风无法行动,他儿子代为到高州农信社大路坡分社取钱,信用社说身份证不对,令其到村镇开证明。证明拿来了,信用社又说要老人亲自来,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僵持之下,老人死了。(10月17日《南方农村报》)
为了规避金融风险、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当地信用社规定无密码存折必须本人亲自来取无可厚非。可是,对于小概率的特殊情形,譬如当事人身患重病难以亲自取款,金融机构应该派员到现场核实,在确认无误之后由当事人授权委托人代为办理。只不过,在“制度至上”的裹挟下,工作人员要求“打针你就拔了针头让他过来”,身不由己的中风老人被送到了信用社,意外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制度的刚性与人性的灵活性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制度的“铁面无私”,通常是以牺牲人性“不讲情面”为代价。然而,制度的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对一些弱势群体和极端情形给予一定的倾斜与关照,不仅没有破坏制度,反而增加了制度的使用价值和人性温度。
面对顾客的焦灼与迫切之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究竟是拿制度、规则做挡箭牌,还是从人性的立场出发,对顾客的遭遇有着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当顾客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这不仅是业务能力的问题,更是服务理念和价值观排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