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颓废,不封闭,不静止
2013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人选择激昂地“重返人生”
不颓废,不封闭,不静止
旅游摄影写“攻略”,退休更比工作忙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老有所乐篇

今年69岁的潘长华,是省烟草专卖局一名退休老干部,虽然退休14年,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始终在“写写、行行、摄摄”的模式中,爱好与家庭两不误,充实并快乐着。

一边旅游一边写攻略

9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潘老的家中。老人尽管头发花白,身材瘦削,却精神矍铄,满面含笑。他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边笑着说:“我还是市场星报的老朋友,上次你们组织老年人去岱山湖游玩,我就参加了。”

我们的话题便从旅游开始。“退休后时间多了,旅游的机会也多了,近几年,国外去过韩国,国内苏杭、上海、九寨沟,省内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都去过。”潘老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始终乐呵呵的。

“我出去玩,也没闲着,有时候还写旅游攻略,为景区提建议。”说话间,潘老给记者出示了万余字的韩国旅游日记。透过密密麻麻的文字,内容涉及景点介绍、住行安排、旅途感受等,细看之下,俨然一部纪实版的韩国旅游攻略。

“上次去岱山湖游玩,我发现了好几处安全隐患,特地拍了照片,回来向旅游局提了建议,也不知道后来整改没整改。”看着潘老认真的表情,记者不禁为他的“爱管闲事”竖起了大拇指。

幸福的摄影发烧友

刚聊完旅游,潘老便忙不迭地跟记者聊起了摄影,给记者看获奖的照片与证书,介绍自己所在的摄影协会……说话间,更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每次出去旅游 ,我都要满载而归。”指着电脑上一副名为“冬日宏村”的照片,潘老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去年这幅照片,获得了中组部老干部局组织的书画摄影比赛二等奖。”

潘老的摄影水平果然不同凡响,现在他不仅是省烟草局“徽映”摄影协会的副会长,还是离退休干部处摄影组组长。

“孙女、孙子也要照顾,还要编写支部简讯,还要给老年摄影朋友讲课,有时间还要出去走走,我忙得很啊。”潘老爽朗地笑开了。

年近9旬“老顽童”,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为篇

每逢星期四,上午八时许,一辆人力车准时停在凤阳县老年大学门口,一位身材瘦削、神清气爽的老人从车上缓缓下来,人力车主搬下一台电子琴,随老人来到老年大学第一教室。“你的天空,风清气朗,平安祥和……”很快,教室里传出悠扬的电子琴声。

这位老人就是老年大学夕阳红班88岁的吴萍老师。“用音乐温暖他人,也充实了我晚年的时光,所以我感到快乐。”吴老师说。

昔日幼儿园老师 如今老年大学教师

1998年6月份,71岁的吴萍成为老年大学夕阳红班的音乐教师。当了几十年幼儿园老师的吴萍一如既往地认真教学,她查阅大量音乐方面的资料,选取适合老年人歌唱的抒情民歌作为教学内容,自己抄写乐谱和歌词,编写教材,详细安排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

“吴萍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特别敬业。我们把她的备课笔记作为范本复印给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老年大学校长张乡远说。

有些老年同志记忆力不好,周五下午到吴萍老师家继续练习。个别学得慢的,吴萍老师总是反复指导,直到学会为止。

“只要愿意学,我就一定要教会他(她)。”在吴萍的耐心指导下,课堂上所教的歌曲,学员们都能张口就唱。

宽厚热情暖人心

夕阳红班的一位学员透露,在文革时期,她批斗过吴萍,做了一些对不起吴萍的事。有一次,她主动和吴萍提到文革时候的事,想表达一下歉意。吴萍反而安慰她说,自己早已记不得了,请她千万要放下思想包袱。

和吴老师住对门的张大妈说,吴老师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了,她都主动帮忙。吴萍家的小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和一棵柿子树。果实熟的时候,吴老师总是摘下果实送给左邻右舍。这条小巷里,每一家都吃过吴萍老师家树上的果子。

除了当音乐老师 还是诗词班的班长

吴萍在老年大学既是教师,又是学员。除了每周四上午给夕阳红班上课音乐课外,吴萍还在老年大学易经班和诗词班学习,从不缺课。

“吴老听课特别认真,每节课都仔细地记笔记。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她思维清晰,见解深刻,声音清脆,根本不像88岁的老人。她还是我们诗词班的班长,我们班很多活动都是她带头组织的。”诗词班的老师李德鹏说。

吴老师的很多诗词在《中国老年艺术宝典》、《中华老人诗文书画作品集》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还荣获中华老年兰亭文艺家称号,她的书法作品曾获国庆六十周年书画联展二等奖。

“吴老师虽然88岁了,但她像老顽童一样想着法子带我们玩得高兴。”夕阳红班的学员、退休老干部程国铨说。

书法作诗又收藏,晚年生活“上档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老有所学篇

在涡阳,提起快乐老人,大家都会提起汪洋清。书法、作诗、出书,甚至还有自己的藏酒阁。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作诗。还因此吸引许多当地年轻人甚至外国人慕名学习。

书法:弟子遍布海内外

提起汪洋清老人的书法,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尽管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仍会坚持每天练习2个小时的书法。

汪洋清说,退休之后,他和其他老同志们总是隔三差五聚在一起讨论书法。“我们老哥们谁写几个字,其他人就品评一下。”

退休后的几年里,汪洋清被邀请参加各种书法展,有当地的,也有全国书法展。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欣赏,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些年,汪洋清的名气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拜师。不仅有年轻公务员、学生,还有来自韩国的年轻人。汪洋清说,能把自己的书法技艺传给更多人,是他最幸福的事。

作诗:获世界和平金奖

除了书法,汪洋清还爱好作诗。

退休那会儿,汪洋清爱上了研读诗集,后来开始学习写作各种诗歌。最让他骄傲的是,2002年他获得的世界和平金奖。

当年2月,汪洋清偶然得知世界和平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而他的诗和书法作品也可以参展。于是在简单构思后,他挥笔创作了三幅既是书法又是旧体诗的作品。

当年8月,第六届世界和平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大会主席为他颁发了世界名人金杯奖、世界和平勋章、世界名人艺术家勋章和艺术家博士证书。

收藏:家中有个“藏酒阁”

涡阳是酒的故乡,汪洋清不仅爱品酒,对酒器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有好看的酒瓶,我都会收集起来。”渐渐地,家里的酒瓶越攒越多,形状各异,让他爱不释手。

汪洋清的家里共有五个展室,4000多种酒器。这些酒器按照瓶艺、材质、彩绘,分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其中,毛主席和十大元帅彩釉瓷瓶是“镇馆之宝”。

2009年,他的书作《酒器藏韵》和《盛世情怀》出版,同年,他还被聘为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亳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收藏宝贝实属不易,但汪洋清却从不吝啬。每年重阳节,他都会开放“藏酒阁”供市民免费参观。“我还打算以后长期开放,随时都可以来参观。”汪洋清乐呵呵地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