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时红军 著名诗人
到芜湖读书后,每年的9月1日,都是当时红军离开家的日子。因而,多年的中秋节,他都无法和家人在一起团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很难买到月饼,一般人也买不起。”时红军回忆。当时,正是吃大食堂,每年中秋,都是由生产队统一做月饼,然后按每家每人2块发放。由于时红军的户口已转到学校所在地,所以按规定是不发月饼的。
“开学前,母亲就和生产队长商量好,把她自己的月饼份额提前领掉,让我带到学校去吃!因为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以后,生产队就已经开始做月饼了!”
怀揣着月饼,在母亲关爱的目光中,时红军背起行囊,踏上求学的路。
到中秋节的月夜,时红军都会拿出月饼,在学校的操场所上,望着天上的明月,一边吃月饼一边掉眼泪:“那轮圆月似乎是母亲在看着我一样。”
后来,时红军把这段经历和情感写成了文章——《湿漉漉的故乡月》。
而说起最难忘的中秋往事时,时红军说起了女儿的故事。
前些年,女儿从英国留学回来,留在了北京工作。因为事业忙碌,她无法回合肥,和时红军过回国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时红军在当年中秋节前提笔给女儿写了封2000字的信:“明天中秋,爸爸很想你,天上的那轮皓月,就是爸爸的眼睛在看着你……”
“女儿去留学时,我已经60岁了,起初她不放心我,不愿意去英国读硕士。我和她说,只要你回来,拿到学位,我们在一起过个团圆的中秋节,我就死而瞑目了。”时红军解释道,因而当女儿不能回来团聚时,我就给她写了那封信。后来时红军才得知,女儿接到信后,是一边哭一边看完的,连办公室的其他同事看信后也都哭了。“女儿有所成就,所以那年的月饼是我吃过最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