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企欲“伺”上海自贸区而动
2013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浙“总部经济”战略受影响 安徽或成加工制造基地
皖企欲“伺”上海自贸区而动

李菊香 何凡 记者 张华玮
 

“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与汇率市场化、金融产品创新、离岸创新业务、内外资投资,这些应该会在自贸实验区先行先试。”时代国际出版传媒(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昭勇说,“自贸区内的安徽企业,投融资环境将变得更好,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将更频繁、更自由,企业的运营成本将更低,效率也会更高。”

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这块“制度的试验田”,正在金融、行政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酝酿诸多超前的改革新举措。

带动长三角整体繁荣 安徽可以成为自贸区腹地

上海自贸区重在服务贸易,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曾昭勇告诉记者,“自贸区就那么大,但其不可能只影响28.78平方公里。合肥乘高铁到上海不过3个小时,自贸区的理念、技术、人才等都将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整个长三角的发展。”

“一个自贸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须要有周边城市的配合配套,比如自贸区可能会吸引诸多外资企业的入驻,但外资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的产业环节全部放到自贸区内,加工制造的基地就有可能放到安徽。因为安徽距离上海不远,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又相对较低,这是我们的优势。事实上,整个长三角地区,与上海邻近的省份,都可能成为自贸区的腹地。”省商务厅贸发处处长孙永彬告诉记者。

部分优质资源的流失 创新性企业可能流向自贸区

自由贸易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最高级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具有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事实上,在7月3日上海自贸区获原则性通过后,江苏省就做过一个研究报告,报告里有一个担忧,就是上海自贸区内的政策将会是颠覆性的,这将使得上海自贸区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处副处长黄舜分析,“自贸区的种种优惠政策和利好,不可避免地会在短时间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安徽也当然会受到冲击。”

中科大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瑞稳也表示:“上海自贸区对企业的吸引无法阻挡,目前还不知道会有哪些细则,但我们知道自贸区里的金融改革是重点,那将改变投融资体系。融资不会再是‘爱富嫌贫’,外资银行、民营银行的设立,会让从前很难融到资的中小民营企业和创新性企业获得金融资源。这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性企业将会往上海自贸区集聚。当然,那么多企业想进去,肯定会有门槛,而经过筛选的,都是更优质的资源。”

我省短期内 可成为加工制造基地

曾昭勇告诉记者,“听说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区内加工制造的产品免缴增值税,对境外投资收益采用分期缴纳所得税,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高端制造业、大型物流业、高端金融业会自然而然流入自贸区,再经过江浙的筛选,留给安徽的,恐怕会是一些环境代价大、相对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阶段。”

“江浙一些发达地区一直在提‘总部经济’,即将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吸引过来,而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做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活,成为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事实上,我省也一直在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也想向高端发展。但自贸区的出现,很可能打乱中国正常的产业转移梯度和秩序,安徽短期内成为加工制造基地将无可厚非,怕就怕这次分工,会让安徽的地位一直延续,这就会大大延缓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黄舜向记者表示。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