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故事里提到的关键道具,就是栈道。
百度里对栈道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这样看来,至少在战国时代,古栈道已甚为通畅;至少在周朝,古栈道已可行兵马。
据说,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上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二千多年前的这一杰出创举,是人类道路史上的一大奇迹。
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照不同的山系和水系走向,分别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荔枝道、文川道、金牛道、米仓道和阴平道等古栈道先后建成,总长度当有数千公里。有人说,中国古栈道是比万里长城更早的古代工程,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令人叫绝的是这些古栈道之间都有关联。
在安徽,古栈道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李白笔下的“蜀道”那么有名,它们有的已完全消失,有的还存有一点遗迹,有的只是简单铺就的一条路。
但每条栈道里,也尘封着许多古老的故事,承载着遥远的历史,虽然大自然的风雨将曾经的栈道剥蚀得无影无踪,依然可以遥想当年商贾的脚步,奔腾的马蹄,闪光的刀影,弥漫的烽烟……
石台秋浦河
秋浦河曾吸引大诗人李白流连忘返、作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歌”,两岸风光秀丽、掩映如画,素有“诗之河”美誉。
河水清洌平稳,长年澄碧如秋,古柳依依、峻峰林立,河道曲折回环、一步一景,加上村庄依水而筑,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这首诗便是秋浦河景色的生动写照。
在秋浦河风景区的渔村,可以品尝着渔家美味,欣赏着渔家女热情的歌舞,还可以登上竹筏,一路急流险滩,在跌宕起伏间,赏尽优美的自然风光。秋浦河上游的怪潭河流景区,是池州市最具人气景区,其中“三埭石”向游人诉说着石台县的来历。
秋浦河古栈道漂流,游客乘舟可观沿岸徽道中一段古风依然的石栈道。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是安庆通往浙江、江西、福建的交通要道。自唐以来古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的咽喉要地。当年徽商将其主营的食盐、木材、布匹、茶叶、文房四宝等贩往沿江的安庆、九江、汉口等地,回程则收购沿江特产如桂鱼、黄鳝、泥鳅、小干鱼以及东至盛产的生猪、挂面、植物油等销往徽州山区,走的都是这条道。
如今古徽道大部分已毁,石台境内这段全长7.5公里,共有台阶1.8万步,是现存最完整的一段古徽道。
枞阳施湾
相传,古时无为县一个财主的女儿嫁到了施湾。由于被群山所阻,财主的女儿每次回娘家都要辗转数百里。因而,她每次回娘家时都要痛哭一场。财主爱女心切,遂狠心拿出一笔巨资,在无为与施湾之间修筑了一条栈道,方便女儿回娘家。
这就是枞阳县周潭镇施湾村古栈道的由来。
施湾,位于周潭镇境内,属历史上古桐城 “东乡”,自古崇文尚武,被称为“武术之乡”。
自古至今施湾是人杰地灵,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报效祖国。清代周大璋考取了第五十八名进士,曾任宰相张延玉之师,被封为理学学师,亦为桐城学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皇帝南巡时召见周大璋,谈及施湾风景时,周大璋口占一绝:“西山牧笛,花园大石,三环山,瀑布潭,三步两孔桥,一连古树,前湖晚眺,弯弯溜溜入东海”。周大璋之墓即坐落在施湾山中。
这条遗留到现在的古栈道,是由麻石铺成,依山势而建,有的地方相当陡峭。栈道上山七华里,下山八华里,共十五华里长。
著名的将军和抗日英雄戴安澜,就是从这条古栈道上从无为县来到了东乡施湾。当时在栈道的起始处,有一座准提庵。周大璋在这里办了一所私塾,收徒教学。少年戴安澜在来外婆家时,就在此读了两年的书。
黟县羊栈岭
羊栈岭位于黟县北部,是宁池古道的重要关隘,古有“北控宣池,南通歙休”之说,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天国军队曾于此交战多次。岭头建有“迎瑞亭”,由羊栈岭头的利渴庵僧人化缘集资,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亭侧立有《重建路亭记》碑刻(存黟县档案馆)。高大砖拱门南北相望,风亭东侧建有房舍,亭内有门与房舍相通,常年提供施茶,烘烤干粮,出售食物,并赠借行客火把、灯烛、雨具等。
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古栈道的痕迹了,但在宏村旁羊栈河水系源头的龙池湾,是古黟官道羊栈岭古栈道的驿站基地。
而黟县的关麓位于县城西南武亭山下,居县城7公里,穿村而过的关麓古栈道,是黟县通往江西、湖北一带的主要通道,俗称“官路”,故关麓村又称“官路村”。
关麓汪氏为唐初越国公江华的后裔,江氏族在沿江一带经商成功后,将大批钱财带回家乡,建造家祠、书屋、住宅,以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