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心态”才是长寿秘诀
“神回复” 是权力的轻浮与傲慢
非常道
“人机关系”不能取代“人际关系”
没有选票的面试 群众终究只是演员
“终身禁医”应成为医疗形象的“自我救赎”
3上一篇 2013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终身禁医”应成为医疗形象的“自我救赎”

毕晓哲
 

近期发生在陕西富平的医生贩婴案让白衣天使形象蒙羞。中国医师协会就此建议,对医德医风问题严重的医生,在《执业医师法》中应增加“终身禁医”法条。(8月11日《京华时报》)

设立医生“黑名单”,以及在《执业医师法》中增加“终身禁医”条款,是协会自律意识增强的标志,但这种“自律”更多折射出来的国内医疗行业形象与医师群体存在“问题”的现状。一些医生医德问题,不忍卒睹,几年前发生在深圳某医院的“缝肛门”事件,两年前“南京儿童医院医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个月婴儿”事件,以及陕西富平的医生贩婴案等,只是一次次问题发生的典型缩影;医疗行业问题同样突出,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公司贿赂丑闻事件,“收红包”现象的久治不绝,医患矛盾加剧......足以说明一个行业和“一个群体”道德底线、职业操守,可能已沦丧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问题”不容忽视,也不可能被“忽视”,这些广泛存在于医疗行业的唯利是图、医德丧失、道德败坏问题,不仅仅损害患者权益,也直接毁坏医疗行业、医师形象。今年年初,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华东地区30家医院中,只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卫生部门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陡增70%,仅去年就有数名医护人员被砍伤。这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和解决的地步了。

不从根本上引起对医德问题重视,不足以真正让医疗行业和无良医生“洗心革面”。就此分析,中国医师协会提及的医师“黑名单”机制以及所涉及医生的“终身禁医”事项,是极为必要的,也是一个重拳治理行业无良、重唤医生医德的必要之举,更是一场直面问题的“自我救赎”。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