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盟军摧枯拉朽闪击德军的关键时刻,一家报社派记者采访英国首相丘吉尔,交代他一个目的——激怒丘吉尔。
人们印象中,丘吉尔是位政治家。很少有人知道,丘吉尔文艺修养极高,他195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被斯大林称为“百年才出现的一个人物”。
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性格坚定,风趣幽默,坦然豁达。你让他谈笑风生,侃侃而谈容易,让他愤怒却不容易,因为他的开阔心胸与知识储备犹如浩瀚的大海,在理性的范畴内,无论什么样的危机难题、尴尬纠结,他都能从容化解,举重若轻。
记者用尽了种种办法,比如,和他谈德军灭绝人性的暴行,谈德军对伦敦的大轰炸,谈纳粹集中营的杀戮,等等。丘吉尔以惯有的高屋建瓴的恢宏气势,透辟地予以分析判断,给出法西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答案。理性多于愤怒——这种情绪,并不是记者想要的。
这时,丘吉尔从容镇定地抽着雪茄,烟雾袅袅升起,笼罩着他的脸……突然,记者冲上前去,一把从丘吉尔的嘴里夺过雪茄。接下来,在场的人紧张得心跳都几乎停止。
这次,丘吉尔真的愤怒了。一瞬间,他暴露出理性压抑下的血性,没有来得及自我控制,他像一只暴怒的狮子,因为猝不及防的冒犯而突然间爆发……
记者迅速地摁动了快门,他成功地找到了激怒丘吉尔的方式。
这种照片,被发表在当时的《战地时报》上,又被印在传单上,撒到德军的营地。它所起到的作用,不亚于千军万马。德军只知道丘吉尔的理性很可怕,这次领教了丘吉尔的血性,让德军见了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