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头”不是等着就能“尝”
2013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好政策也需要好落实,政府要“沉下去”企业要“钻进去”
“甜头”不是等着就能“尝”

记者 张华玮 丁林 宛月琴/文 倪路/图
豆芽生产车间
 

虽然大多数企业表示自己对新政不知情,或者不曾享用过政策红利,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所带来的“甜头”。

这些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小企业,或许它们密切关注政策,主动寻求帮助,并最终获得政策优惠的过程,能给一些企业带来一点启发。而专家更是从各个角度分析如何做好好政策落实大文章。那么这道我省民营经济的饕餮盛宴究竟如何才能真正端上民企发展的餐桌?

专家观点

好政策不能只给“关系户”

“政府出台的政策好不好?不能只看文字,要看落实。”中科大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瑞稳表示,“政策的制定是定给‘下面’看的,不是给‘上面’看的,搞突击宣传,搞阶段宣传,那是面子工程。真想好好落实政策,就要把政策带到企业中去。”

“政策出台是一回事,但到底能给多少奖励?多少补贴?多少贷款?又是另一回事,”张瑞稳说,“有需求的企业很多,政策看上去能帮他们,但最终帮了的却只有很少一部分。更可怕的,就是帮的这一小部分,还是各个部门的关系户。”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徐亚平也表示:“事实上,这几年中央、地方都相继颁发了不少好政策,至少出来时大家都认为是好的。但这些政策大多只是下发文件,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没有配套的执行细则。但最后就演变成,经常与相关部门打交道的企业最先知道优惠政策,从而申请获得优惠,而不知道的企业,之后也就‘没人管没人问’了。”

企业也应该主动“找政策”

省政府参事孙自铎研究员曾经专门做过调研,发了4万份调查问卷,发现我省民营经济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到了3000万就不干”的现象。他建议,安徽的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在管理上脱离家族企业式的管理,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最主要还是靠企业本身,由政府提供环境。政府贯彻落实政策,要向适合的企业推荐,而企业也要积极了解学习,利用好政策。3~5年内,安徽民营经济应该可以有一个大的发展。”

“如果说知道出了好政策,却不去细细研究,找到和自己企业的契合点,寻找对自己企业有利的方面,那我觉得这个企业的领导就不够称职,”张瑞稳说,“诚然,政府在推行政策的时候,是有很多问题,或许一些不公平打击了某些企业家的积极性。但机遇一旦出现就应该把握,而不是没有尝试之前,就彻底放弃。”

“从最坏的打算来看,关系户分去了‘大蛋糕’的大部分,那还有小部分,这是其他企业可以积极争取的,这些资金、补贴、贷款……不要白不要!”张瑞稳说。

扶持政策要集中打“重拳”

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陈竹友高级研究员提出建议,扶持民营企业必须注意方向性。“一个拳头分开了没力量,能否从产业集群上重点扶持,营造一个产业链出来,”陈竹友表示,“安徽整个集群效应还没形成,没有形成一个集群效应,民营经济就是一盘散沙。这样,即使投资100亿仍然没用。”

张瑞稳也指出:“政策一定要把标准细化,最好能有一个集中方向。因为民营企业目前的困难状态是分区域、分类型的。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新政’面世前,相关部门就应该做好规划,对民营企业分别对待,分类指导。”

徐亚平也直言:“下文件容易,执行却困难。事实上,这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就拿民营企业最关注的融资问题来说,所有的企业去银行贷款,基本都需要抵押物,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想得到扶持,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门槛也很高。我们的金融体系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那套设计里,没有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构成情况。”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