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部红遍中国的网络小说《鬼吹灯》,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讲述探险、盗墓、寻宝的故事,牵动了海内外无数读者的心,而将其搬上银幕的消息,则是近期广大“灯丝们”一直关注的焦点。
可是,你们知道吗?当初,慧眼识中并自2006年陆续出版共8本系列小说的《鬼吹灯》,就是安徽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出版的《傅雷译文集》、《张爱玲文集》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近年来,相继出版了《美丽的村庄》、《中国徽班》、“贾平凹长篇小说典藏大系”、 “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王蒙《中国天机》、“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韩少功作品典藏”、“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等一大批优秀图书。其中《美丽的村庄》、《四面八方》、《新安家族》分别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徽班》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艺术类提名奖;“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2012年,《大铁路》、《血战大别山》、《坚守:1941》三种图书还荣获了安徽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蓝旗袍》荣获首届鲁彦周文学奖……
而今天,人们对安徽文艺出版社的了解,更多的是它倡导阵地意识、精品意识、人本理念、国际视野,是一家以出版文学艺术类图书为特色的专业出版社。
“我们做出版,秉承的就是王亚非董事长所期许的出版专业有品位,行业有地位。
“所谓专业有品位,就是我们出的书要精品化,以精品意识来打造,让每一本书都有灵魂,为每一本书寻找知音。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出版社,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有一份担当。
“行业有地位就是把出版社打造成一个中型的、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出版社,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采访社长朱寒冬时,他眼神里流露出安徽出版人的专业精神和职业自信。
走专业出版、精品立社之路
成立于1984年,以文学艺术类图书出版为主,在安徽是最早的专业出版社之一,这是文艺社最早被贴上的标签。
从建社那天起,他们就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以及音乐图书等的出版。其中,15卷本、500余万字的国内第一部翻译家文集《傅雷译文集》被誉为“出版界一项伟大工程”,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出版的《张爱玲文集》入选《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图书”。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全国来看,文学艺术出版的现状如何?
朱寒冬(以下简称朱):在文学出版这块,门槛是比较低的,现在全国570多家出版社至少有500家出版社多多少少出版了文学类书籍。另一方面,因为文学爱好者比较多,创作的也比较多,出版的形式比较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上的自出版涌现,这样,一方面繁荣了文学出版,另一方面则挤压了原先像我们这些以文学艺术为专业出版社的出版空间和市场空间。
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文艺社是怎么“应战”的?
朱:一是坚守,二是创新。在既定的“四大板块,三大主攻”上精耕细作,开拓创新。我们把当代原创文学作品、引进版外国文学作品、文化教育类图书和音乐艺术类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而且倾力出版中外经典类图书,并已形成出版社常销图书群。
除此以外,社里上上下下都树立了打造精品的意识,“把关”贯穿图书生产全流程:一是在选题组稿阶段,策划先行,选择有经验、有水平的作者,在编写前就提出内容、形式、风格的要求;二是审稿阶段,对内容把关严要求、重品质;三是在加工发稿阶段,每本书稿都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四是印制阶段,跟踪把关,决不把不合格的图书流进市场。
每年对我们自己的图书,都会进行全品种的检查,检查合格的有奖励,不合格的就是“无效劳动”,让员工有责任感、压力感。出版社从2009年开始即实行以责任编辑为中心的图书质量保障责任制,运行效果良好。
主攻成就特色,品质彰显实力
“四大板块、三大主攻”是文艺社近年来的产品线战略。“四大板块”即文学、文化、文教、艺术;“三大主攻”即当代原创文学、引进版外国畅销图书和音乐艺术类图书。这些,都体现了文艺社的特点。
记:提出这个出版思路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首先,是希望全社的员工尤其是编辑思想能够凝聚到这个点上。如果只做文艺图书,小说、诗歌、散文,体量太小,如果一个出版社体量太小,那么在整个出版的海洋中有可能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要想实现全国中型出版社的目标,必须以四个板块均衡发展来确保体量。
记:三大主攻是特色,能具体谈谈吗?
朱:当代原创文学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连续三届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三部原创文学作品进入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彰显我社在当代原创文学出版上的实力。
关于引进外国作品的渠道,主要是自己收集各类信息来了解国外出版的图书,选择有较好市场反响的外版书引进来,通过翻译进行出版。当然翻译这块,我们绝不马虎。我们有自己的翻译专家库。
在音乐艺术出版方面,自2006年,我们就成立音乐编辑室,加大了对音乐图书的开发、拓展力度,并和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音乐专业类高等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的音乐类图书在全国细分市场上位居前6位,安徽所有的中小学生所用的音乐教材,都是我们参与开发和出版的。近年来,我们更是有意识地延伸整个音乐图书产品线,使中、高、低每个层次全覆盖。
记:翻译专家库现在是什么样的规模?
朱:专家库现有40多个人,成员都是教授级别、博士以上学历,并有国外留学经历。既有我省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等专家,更有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等名师。
翻译作品,翻译者在里面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在专家们的翻译水准方面,我们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进行试译,在试译时,我们首先要求译者把目录译出来,前言、后记译出来,然后在中间选取一章 ,原则上不少于1万字,然后对其翻译文本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是否选用。
在评估中,准确性和文学性是我们考量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译作的品质,好的译作是再创作。
“一体两翼” 架构产业未来
关于文艺社的未来,朱寒冬社长有着很好的规划:架构是“一体两翼”,就是以原有的传统出版为主体,以音乐教育艺术培训和移动阅读为两翼。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乘坐交通工具、等候、闲暇和睡前等碎片时间里,都可以通过手持阅读器、手机、电脑等数字移动产品读到文艺社的书籍。
记:传统出版会更加侧重哪个方面?
朱:通过这几年的市场反响来看,出版社如果要在行业有影响,必须通过名家名作来拉动。未来,我们的纸质图书,将会更加侧重名家的作品。
例如,王蒙的《中国天机》这本书出版时在全国畅销,文艺社的排名因为这本书的拉动有极大的提升。很明显,名家图书的单本带动远远超出其他图书的影响。
记:移动阅读有具体的规划吗?
朱: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跟紧时代步伐、科技进步步伐,不能拒绝新东西。下一步想做一个图书内容的数据库,我们的强项就是做内容,平台我们一个单体社没法做,但是所有的平台最后走的是内容,而且还有N种组合内容的办法。现在数据库已经在建。
在音乐图书延伸开发方面,现在已开始实行有偿支付电子下载的业务,目前有一定的销售量,并且呈增长的趋势。同时,音乐艺术培训已在实施中。这些都是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