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南万宁发生一起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以来,多地纷纷曝出同类案件。27日,@叶海燕宝贝在海南省万宁市第二小学门口举牌抗议:“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此创意引发网友竞相“献身”。(5月29日《南方都市报》)
行为也是一种舆论表达。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可以说,叶海燕是在表达她的愤怒,如果她真的愤怒的话。同样,也可以说,网友的竞相“献身”是一种围观,他们在通过恶搞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这种恶搞的“艺术”多多少少掺杂了一些娱乐的味道,人们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表现了搞笑和幽默的一面。这种搞笑和幽默无疑会提高事件的关注度,也会引起人们的参与感。但这样的效果,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一个现实背景是,“自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还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这个背景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校园性侵案并不是个例,这种性质恶劣的事件存在着,而且远比人们想象的多。二是,那些被侵犯的孩子正处于一种稚弱的状态,她们的人生在一开始便因为性侵案而变得黯然失色、陷入困境。这是多么残忍的真相,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
如果明白这个背景,就应该看到“校长找我开房”的草率与轻浮。尽管,我们可以承认这是一种舆论表达,可以承认这种调侃背后的真情实意与真实愤怒。可是,这样的表达终归越过了边界:它可能对那些被侵犯的孩子产生冲击,让她们在一种调侃中失去尊严;也可能对那些被侵犯孩子的家长产生伤害,他们不愿意自己心中的伤痕成为别人表达的载体。虽然,这只是可能。可这可能是存在的,既然可能存在,就应该毅然决然地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