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我内心很强大
陈廷友作品将亮相徐悲鸿纪念馆
坦言自己有洁癖 陈柏霖曝房祖名不爱洗澡
十年辛勤浇灌,书香沁润农家
3上一篇 2013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年辛勤浇灌,书香沁润农家
——全国首家农家书屋创建十周年侧记
记者 王震
 

“放下锄头捧起书本,学习文化建设家乡。”在定远县蒋集镇农家书屋整洁的阅览室里,这组贴在墙上的红色宣传标语,显得尤为醒目。

2004年,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长为省内知名作家的金兴安,为了感恩少年时代在家乡得到帮助,捐资捐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书屋。当时叫蒋集乡作家书屋。

十年间,这座规模不大的乡村“图书馆”,在金兴安的奔走鼓呼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百上千的当地农民和学子,因为书屋而受惠。

昨日,蒋集镇农家书屋创建十周年座谈会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处处长高烨,原省军区司令员、省委常委沈善文,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董庆等领导出席了座谈,对金兴安和他创办的蒋集镇农家书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作家写信提议建馆

2004年7月28日,已经在省城文艺圈和媒体圈都小有名气的金兴安,给当时的蒋集乡政府写信,建议在家乡创办乡村作家书屋,以便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群众和农家学子提供一个免费读书的平台。

乡政府很重视这一提议,并很快召开专题会议,着手筹建书屋。金兴安全程参与了筹建工作。第二年,作家书屋开馆时,他被推选为第一任馆长,一直到今天。

据书屋管理员蒋华进统计,10年来,金兴安一共来书屋132次。从选址、设计、建筑、采购,到买一块砖,一块瓦,一袋水泥,他都处处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2005年盛夏,书屋藏书馆上大梁时,金兴安的椎间盘突出症突然犯病,大家劝他不要去工地了,但他硬是戴着钢板腰围带,吃了止痛片,咬着牙去了工地现场。

2007年,金兴安荣获全国出版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10年入选中央电视台“身边感动人物”,2011年被推选为“安徽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宣讲团成员。这些荣誉,就是对他无私付出的最好肯定。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在书屋建好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金兴安利用自己在合肥的朋友关系和影响,为书屋四处奔走。

随着媒体的介入,蒋集镇农家书屋(作家书屋)渐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中央、省、市、县领导纷纷来书屋调研,或公开赞扬这一创意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贡献。

2005年5月,已故著名作家鲁彦周先生在住院期间不仅捐了刚出版的8卷文集,还为作家书屋题写招牌。同年10月,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书屋捐助了一对守门的石狮和16包图书。

2006年3月,合肥市园林局植物园向书屋捐赠两卡车名优树苗,并派技术员现场指导栽种,美化了书屋环境。当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锲等一行专程从北京来到书屋,亲自将6000册图书捐赠给书屋。

10年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热心捐助,为书屋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蒋集镇农家书屋藏有农业、教育、文学、历史、工具等各类图书4万余册,一直免费向全镇农民、学生、教师、干部开放。

书香满屋硕果累累

经过10年来发展探索,书屋制定了完善的借阅登记制度,并办理了900多张借书卡。据统计,开馆10年间借阅读者达10万多人次,这不包括看报刊和看光盘的人数。

“书屋办在家门口,一有空闲去遛遛,读读书看看报,一分钱都不要。”从乡亲们编的这段顺口溜,就能看出书屋的受欢迎程度。

书屋既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和致富信息,又带动了当地乡风、民风的改观。如今,全乡村民看风水、算命、打架闹事的人明显少了,进书屋看报刊、看光盘的人明显多了。

身兼中学教师的蒋华进认为,书屋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据统计,当地2005年考入示范中学的人数仅21人,2012年增长到98人,是9年前的4.6倍。

2006年,书屋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育才图书室”匾牌,同时又被青年团安徽省委授予“民族精神代代传·省少先队教育基地”匾牌,今年元月,又荣获了“安徽省百佳书屋”荣誉称号。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