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昨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度集中公布一组野生大熊猫等珍稀物种影像资料。
此次集中公布的影像拍摄于2011年至2013年间,100余台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野外大熊猫及其他21个稀有物种的红外影像,包括小熊猫、扭角羚与豹猫等。
“红外相机获取的图像和视频里的野生动物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真实反映物种在野外的生存状况。同时,我们还通过一些架设在路口的相机监测人类活动,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物种生存影响及保护区管理提供相关材料。”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项目官员蒋泽银说。
“这组图片和视频让我们知道并‘看见’在大熊猫这一旗舰性伞物种的遮护下,我们可以保护更多的物种,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就是保护旗舰物种的价值,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多年来探索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是局部有起色,整体在递减,其核心威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珍稀物种栖息地的大规模丧失和破碎化。”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说。
“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是保障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现有的生态保护的各种功能区划中,我们建议增加旗舰物种或关键生态指示物种这一关键指标,实现珍稀物种栖息地的网络化保护,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范志勇补充说。
新闻链接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5月,第55届联大通过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更改为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