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伤城之变 恍如隔世
2013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汶川:伤城之变 恍如隔世

 

时间倒转回5年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顷刻间天崩地裂,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上万间房屋被夷为平地……这个日子从此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灾后5年,捐助、援建、恢复成为汶川的主旋律,5年来,每一年,灾区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汶川地震五周年前夕,本报特派记者重访汶川地震遗址和重建后的家园,汶川、北川、松潘……

无意打扰,只想见证时间和生命的力量。

5年前的地震,将这个原本美丽的城市,摧残得支离破碎。

灾后5年,记者再次踏上汶川的土地,地震的踪迹几近消失,这里的很多地方,甚至成为了风景秀美的旅游景点。

汶川县城难寻地震踪迹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汶川之变却恍如隔世。

在汶川县城的新城区,一栋栋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现代化的设施随处可见,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依稀显现。

灾难已经过去5年,汶川,这个曾经因灾难而家喻户晓的县城,如今难寻当年地震留下的踪迹,唯一还保留着地震影子的,是位于县城中央位置的钟楼广场,整个广场的地面,被设计成了时钟上14点28分的布局形状。

每年的5月12日,汶川人都会齐聚在这个广场上,举行哀悼仪式,悼念在灾难中死去的亲人。

震中映秀化身旅游胜地

位于震中的映秀,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小镇,如今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风景旅游区。

映秀镇现在的主干道叫东莞大道,道路两旁尽是些崭新的羌式风格小楼,黄色的主色调和精致的设计,很像欧美风格的小别墅。

随着小镇重建,当地人的谋生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人仍有旧习惯,上山种植,但大多数人已经依靠映秀的旅游业过活,卖纪念品,或开小饭馆。

如今,映秀不仅彻底告别了当年的伤痛,还开始利用起了地震的遗址,打造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景观。

映秀的出口处,一块高逾10米的大石头,被当地人加起护栏保留了下来。当年地震发生时,这块巨石从对面的山上飞落下来,直滚到现在的位置。

而在县城里一大堆新建筑中间,是漩口中学的旧址,一切都是三年前的模样,残垣断壁的建筑与目前的映秀显得格格不入。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映秀看到的还是“喧嚣”的场景。一辆辆旅游车辆停靠在路边,手拿照相机的游客来回走动。当地居民告诉我们,如今,每天有超过2000人来映秀参观,节假日时会更多。

讲述伤痛是为了珍惜现在

曾经的伤痛对于现在的映秀人代表着什么?或许,从导游马媛的身上可见一斑。

马媛今年20岁,羌族人。5年前,她曾是漩口中学里一名初三的学生,地震发生时,马媛由于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而幸运地逃过一劫。

在前往对口援建的广州念了3年中专后,马媛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导游。如今,她每天都要接待数批游客,带着他们前往自己当年就读的漩口中学遗址,进行参观,然后将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灾难讲给游客们听。马媛说,当年的灾难,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深深的记忆,如今把那次灾难讲给游客们听,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驰援:爱心反哺,心系雅安

值得一提的是,5年前汶川遭受劫难后,得到全国人民爱心援助和援建。而在前不久的雅安地震中,有着同样伤痛回忆的汶川,也在其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雅安地震发生仅3个小时后,一支由120余名民兵和5名医疗人员组成的首批汶川救援队,就带着急需医疗用品和生活物资出发了,把汶川人的关心和关爱带给芦山人民。当晚8点,汶川县社会福利服务救助中心的物资储备仓库,500顶救灾帐篷很快被装上大卡车。得知救灾帐篷是为了支援雅安灾区,福利院的老人们都纷纷前来帮忙。

记者 宁大龙/文 黄洋洋/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