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张“上海交通大学环卫工人捣鸟巢”的图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在这张图片当中,一台起重机吊臂顶端的车兜上站着三名手持工具的环卫工人,他们正向路边的树木伸出工具,捣毁树上的鸟巢。随后,记者讯问了交大师生,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此举是为了杜绝H7N9进入校园,保证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4月9日《新闻晚报》)
不能确定传染源、不清楚病毒的传播路径、不知道到底能否“人传人”……当H7N9禽流感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充分做足预防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是必要之举。但如果“预防”时捕风捉影,将一些存在的“可能”现象视为“必然”结果,譬如,甚至将罪责归因于鸟巢——上海一些高校为预防H7N9捣毁校园鸟巢,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也是失范之举。
一方面,如果真是鸟类,捣毁鸟巢势必徒劳无功,因为无法阻止鸟类自由飞翔。而若基于“捣毁鸟巢”的杯弓蛇影的心态,进一步的措施恐怕应是于校园内布置天罗地网,由于又无法确切地知道是何种鸟传播病毒,那只能大开杀戒, “错杀一千”算了。但另一方面,据说鸡、鸭、鹅等禽类也有嫌疑,好吧,干脆也抱着“宁可人负天下的飞禽走兽,休教天下的飞禽走兽负人”的心态,也统统宰了。最后,徒留下一个疑问,杀光之后呢?
当然,此般论述属于臆测,并不现实,但为预防H7N9而“捣毁鸟巢”的荒唐,也是显而易见。我们常说,针对诸如此番的突发公共事件,应该科学应对,不能盲目恐慌、偏信盲从。那么,以此来审视“捣毁鸟巢”,某种程度上不正是一种盲从么?与非典时的抢醋、日本地震后的抢盐,以及此次N7N9禽流感疫情时的买板蓝根,又有何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