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故事也跟安徽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昨日,合肥市计生委正处级调研员、合肥通史编纂办副主任许昭堂公开表示:“巢文化要为大合肥‘点睛’ 。”
“草船借箭”其实发生在巢湖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不过,你知道吗?这个故事的借箭者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巢湖。
许昭堂说,草船借箭的史实其实是212年,吴军在濡须口建造军事城堡——濡须坞,控制曹军进入长江出口,同时,又可以使吴军通过濡须口出入巢湖,经施水攻合肥。213年曹号步军40万攻打吴。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许昭堂引用了《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书》中的一段话,“这可以证明是孙权向曹操借箭,体现了孙权的非凡智勇,后来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移植到诸葛亮身上,成了诸葛亮向曹军‘草船借箭’。”
合肥未来仍需高唱“巢”字调
像是这样的巢文化还有不少。有这样一种说法,巢文化是合肥本土文化之根。许昭堂经过研究发现,巢文化的内涵其实很丰富,既有安土重迁的内敛与聪慧,又有兼容并蓄的宽纳与包容,包括家园文化、建筑文化、创新文化、军事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巢地人文、地理、习俗和方言等。
“巢文化的家园文化、水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属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实实在在要办的事,有相当一部分是列入当前首要任务的。”许昭堂举例,家园文化与合肥的保障房建设“步调一致”,水文化既是民生,也是推进通江达海、治理巢湖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巢文化要为大合肥“点睛”
大湖、名城、创新,这在许昭堂看来,就是巢文化的关键词,赋予巢文化新内涵和新概念。虽然乡土气息浓,但有历史藤条的凝结,有合肥黄土的气息,有巢湖湖泊的浩瀚,有淝水的灵气。
“巢文化与时代接轨,与未来发展融洽,就会变成合肥发展的自身灵魂,是别的城市复制不了的特色。”许昭堂介绍,巢文化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难、顽强不屈、吃苦耐劳、开拓创新。
既抓住本土文化之根,又构筑“合肥梦”,许昭堂告诉记者,大合肥要提炼“巢文化”精髓,为打造大湖名城画上点睛之笔,这样合肥才能连接老城区,大步拓展新城区,发展到城湖共建,“让四顶朝霞、巢湖夜月与城湖交映,把合肥建设成为更有魅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