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个人的详细背景资料价格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绝对可靠,一个星期内,我就可以把你的所有关系资料查出来。”记者在走访中的最初听到这句话时并不以为然,然而短短1个小时之后,记者的个人信息就被准确无误地查了出来……
记者个人资料 1小时之内被查出
“只要客户把对方的部分资料交给我们,就算资料不全,我们也能查出全部个人信息。”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在省城专业放贷和帮人讨债的二宝(化名)。其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敢放心地把钱放出去,一方面靠的是自身“实力”,另一方面靠的就是对信息的准确掌握。“不管他跑到哪里,我们都有方法找到他。”
调查之初,对于“个人信息产业链”一词,记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二宝现场演示后,记者才着实被惊出一身冷汗。
“一般个人的详细背景资料价格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绝对可靠。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我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把你的所有关系资料查出来。”在和记者的接触中,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或许是为了让记者信服,二宝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让对方查询一下记者的个人电话和住址,一个小时之内,记者本人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就发送到了二宝的手机上。目睹此景,记者当场惊出一身冷汗。
而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计某向记者透露: “有一次我们留意到一个小区要交房,就找信息公司帮忙,花了400多元,搞到了全部业主的电话,最终我们公司在那个小区接了几十套的装修活。”
网站漏洞成信息泄露主渠道
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为何会这样快和准确?对此问题,二宝无法给出回答,但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程序设计的电脑高手小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大的信息贩卖者手中,基本上都有个资料库,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分门别类储存,一旦有买家需求,很快就可以查出来。
小钱告诉记者,他以前有朋友就是帮人干这事的。“收入很高,比一般的白领收入要多得多,一个月万把块钱不是问题。”
小钱表示:“他们常用的工具是一种漏洞扫描器,扫哪个网站有漏洞,然后去攻击它,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可以直接侵入别人账号、邮箱获取有用的信息。”
“单靠4S店、医院、银行或是房产公司什么的,要收集到哪一年啊?”小钱说。
倒卖个人信息也要及时更新
“这些贩卖信息的真是让人无语,竟然拿我的旧信息卖。”说起这话时,在合肥某机关单位上班的胡大姐感到既气愤又好笑。
“5年前,我女儿在上初中,当时我就找到了一个补习班,为孩子报了名。谁知道,现在我女儿都上大学了,还经常能接到一些补习班发来的短信或是打来的电话,说要给我的女儿提供优质的补习环境和条件,往往我都会直接告诉对方,你打太迟了,我女儿已经上大学了。”
调查中,记者发现胡大姐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大多数信息倒卖者还是很“敬业”的。在与一些“信息咨询人员”接触中,对方明确告诉记者,只要是入了他们资料库的个人信息,都会及时更新,保证买方拿到手的是最准确的信息。不过这一般只限于一些“重要人物”,如政府机构人员或者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为了核实此类情况,记者要求对方提供自己所熟悉的某公司老总号码。在往指定账号上汇出300元后,记者收到了号码,与该老总新近正在使用的私人手机号码果然一致。
网络售卖,先付款后交货,坚决不见面
调查中,记者通过知情人介绍,找到了几个买卖个人信息的QQ群。在经过几次交流后,发现都要求先付款再提供信息。记者要求对方先提供几个号码和个人信息,核实后再打款,就立即被对方拉黑。
3月9日,记者再次与多名“业内人士”联系,最终QQ号为2696445XXX者表示愿意与记者交流。为了能够彻底摸清楚对方的情况,记者自称是一家公司的营销部人员,由于公司新推出了一项业务,需要大批的号码进行产品推广,想和对方当面商谈。
但对方却十分谨慎,要求记者将钱汇入指定账户,然后将资料发送至记者提供的邮箱中。记者表示,由于公司的产品消费对象为特定群体,要求经济收入达到一定层次者才行,必须要当面验证后再打款。3月10日,记者接到对方电话,告知记者前往合肥市杏花公园北门等待接头。
3月10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准时到达约定地点。在等待10多分钟后,对方给记者打来电话,告知接头取消,等待下次通知。3月11日中午,记者再次接到对方电话,告知记者前往合肥市高新区蜀山国际饭店门前接头,当记者赶到后,对方依旧没有出现,而是再次电话通知取消见面。
见对方反复爽约,记者拨打对方电话,询问原因。对方表示,由于最近国家打击很严,所以还是小心为好。如果记者真想要资料,就必须要把钱打入指定账户,否则一切免谈。
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
“一条信息可以卖给不同的买家,虽然一次只卖1毛钱或是几分钱,但卖得多了,也很可观,基本上属于一次投资长久收益。”这是一名曾从事个人信息买卖的“信息咨询员”告诉记者的原话。“个人信息在当今社会,想不泄露太难,渠道实在太多了。”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原因首先在于泄密的渠道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中国合肥法学会会员、合肥市刑事辩护委员会委员高明生告诉记者:“网络给现代人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有多少人想过,当你在浏览网页、发微博、签到甚至是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你的很多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很可能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自己‘主动’泄露了。在这样一个‘无网不欢’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裸奔’。目前大多数老百姓仍寄希望于从技术的角度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自身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从而导致了大量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倒卖个人信息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安徽皖衡律师事务所主任曹采峰指出,《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