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扩军”,市民都咋看?
新增出租车实行公司化经营
据了解,此次新增出租汽车实行公司化经营,经营权期限为8年,不得转让。
从4月份开始,合肥新增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就将分步骤、分批次进行。
其中,纯电动出租汽车首批约50辆预计4月初投入运营,逐步扩大规模;500辆天然气清洁能源出租汽车将于4月底前投入运营。
希望缩短充电时间
“添加新能源出租车,对环境污染肯定会起到遏制作用的,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行却不敢轻易尝试。”从业13年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表示,新能源出租车充满一次电,一般可行驶100公里左右,如果夏天的话,最多只能行驶80、90公里。“很有可能我载乘客从东门去一趟新桥机场,就‘回不来了’。”除了行驶公里受到限制外,王师傅还向记者说出了一个困惑。“我们平时加气过程几分钟就好,而且加气点也还算充足,但新能源出租车的充电桩则相对少了点,不过最纠结的就是新能源出租车充电时间较长,每充一次电好像都要半小时。”
从业5年的出租车司机秦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相同看法。“对于出租车师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花了大量时间充电,可能赚到的钱还没有开加气出租车的多。”秦师傅建议,如果以后新能源汽车可以换电瓶就好了。
出租车“老换班机制”望改善
下午四五点钟,正当你焦急地等出租车时,有没有看到过几辆空着车子,却因为交班而拒载呢?
在市民钟先生看来,出租车换班很正常,可为何偏偏选在人们出行的高峰期?接连好几辆出租车都拒载,实在有点扛不住。市民张女士对此也深有感触。“3月10日下午5点半,赶着去同学婚礼现场,一直等了3辆交接班的出租车,耽误了不少时间,而这期间却有6辆黑头车从我身边经过。”
张女士建议, 实际上,解决高峰期“打车难”,根本上还需要依靠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1辆公交车占的面积大约为3至4辆出租车的面积,但其载客的人数是出租车的10倍左右。
出租车司机秦师傅认为,由于出租车司机交接班,下班高峰期“打的难”一直是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所以我认为,一直沿用的‘老换班机制’可以进行部分调整,缓解‘打车难’。”
合肥其实需要增加1415辆出租车
对于合肥这座城市来说,需要多少辆出租车才算合理呢?合肥市交通专家张丰焰现场用数学模型算起了账,得出的结论是合肥大约需要新增1415辆出租车。
数学模型显示,出租车合理规模与出租车总有效行驶里程和空驶率成正比,与出租车一天的平均运营时间、平均运营车速和出车率成反比。
根据张丰焰的调研,目前合肥市的8395台出租车承担的日均客运量达到60万人次,日均载客53.6次,平均运距5.84公里/次,出租车每月平均出车29天,出车率约为95%。假设出租车每天平均运营时间为15小时、平均运营速度为29公里/小时,按现有的24%的空驶率来算,需要出租车数量为8389辆,“这与我们8395辆相差6辆,基本吻合,说明此模型还是很合理的。”
接下来,张丰焰用这个模型开始计算。
根据国际国内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空驶率在30%~40%之间很好,宜取35%作为计算出租车最佳数量的控制指标,这样既不影响从业者现有的收益水平,又能让乘客出行方便。
“空驶率为30%时,合肥出租车数量为9109辆;空驶率为35%时,出租车数量为9810辆;空驶率为40%时的出租车数量为10627辆。”张丰焰告诉记者,按目前合肥市城区人口约340万人计,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为28.85辆,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与上海相当,低于北京34辆/万人的水平,而根据合肥市“十二五”规划,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400万,届时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为24.5辆,略高于合肥市现有23.65辆的水平。
张丰焰认为,为促进合肥市出租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次应新增1415辆,“建议分阶段进行,即2013年新增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采用单班运营模式,到2015年再新增其余415辆,至于是否是纯电动出租车则要看已有纯电动出租车的运营情况。”
代表为合肥出租车发展支招
马长潇:政府要加大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关爱,可效仿北京、杭州等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站,驾驶员可以在站内享受停车、就餐、洗车、兑换零钱、健身、洗浴、加气、GPS调度等服务。
史泽民:出租汽车的信息化平台要建立起来,便于出租车管理和安全,也方便市民预约和电叫出租车,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吴正仓:缓解打车难,可以让出租车错时上路,或者在高峰时段增加打的费用,让真正没办法坐公交车的人才选择打车。
张丰焰:有些出租车司机行为不是很规范,从业人员可以学学高速公路收费员的微笑服务,如果出租车都能像收费员一样满脸微笑,乘客或许都不需要找零了。
陈有勇:新增运力会面临行政许可、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能合法合规地做好其中的工作。
盛晓平:推广纯电动汽车不光要以出租车等小汽车为主,还有公交车等,是不是可以先从公共交通领域推广纯电动汽车?
薛洪:新增出租车的投放时间能不能调整到5月前后,因为阜阳北路、铜陵北路高架桥等一些大建设项目即将相继投入使用,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投入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