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开幕,环保生态问题,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议题。这当然是因为最近环保事件频发,从空气到水质再到土壤,都时有污染消息传出,几乎是被水陆空全方位污染阴霾所裹挟。(3月3日新华网)
在大气、水质、土壤一体化的污染格局下,无人能独善其身。土壤污染信息,绝非什么国家秘密。同理,所有的公共环保信息都应尽量公开,所有产生污染的温床和土壤,都应竭力铲除。我们倾力关注环保议题,不仅是外在的审美的需求,也非领导的政绩需要,而是最强烈最执着的民意使然。宜居和谐的生存环境,是环保的唯一目的和我们的最终要求——面对这沉甸甸的现实,哪个部门还好意思再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布那些事关全国民众健康权的污染信息?
前一段,长治水污染,市长去职,一共38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这也被视为十八大后的治污的一记重拳。对环保问责,权力纠偏的民意期许,两会理当回应。而这种回应不是像某些地方环保部门急着登整版广告表功,而是当辅以制度革新,当问责制度化常规化,让环境维权成本降低,有法可依。恶性污染事件,涉事企业应该承担“惩罚性赔偿”,要罚疼它,而不是隔靴搔痒。
这就有待《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规的适时修订增补,适应新形势新需求。而两会正是全国各界精英汇聚,共商国是的最好平台。这时达成共识,并力促落地执行。所幸,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利好消息:“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等建议被采纳”、“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
希望今后的环保执法,能力挽狂澜,缓解目前窘境。碧水蓝天,海晏河清的环境,更为可期。摘掉防尘口罩,防毒面具啥的,自由呼吸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