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阿里巴巴将联合各大银行推出旗下首款网络消费金融服务——“网络虚拟信用卡”。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这是误传。阿里巴巴测试产品什么时候上线?目前还无定论。而对于安徽而言,短期内“网络虚拟信用卡”推出问题较多,还是“电子钱包”更切实际。
“虚拟信用”:免息期38天
据介绍,所谓虚拟信用,是一种信用支付功能,信用支付的资金源于银行开放平台,银行通过网上数据来筛选用户以及计算授信额度。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信用支付功能不收取年费,最长免息期为38天,账单日和还款日是固定的,而对于商户来说,这一项服务要收取服务费,费率和信用卡费率大概一致。
事实上,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外贸公司一达通,已经推出了阿里巴巴虚拟信用卡业务,但是这个业务当时只是针对海外买家提供授信额度,海外采购商可以直接从阿里巴巴申请虚拟信用卡,也可以由国内出口商代为申请。保险公司和阿里巴巴对海外买家做出信用调查,并且给出相应额度,根据海外买家一些历史交易记录直接给予它信用额度。
银行质疑:信用额度怎么给?
对于“网络虚拟信用卡”推出,银行界人士并不看好。“信用额度怎么给?依据交易量和交易记录?银行发放信用卡的额度,经过严格审批,查询包括薪金水平、负债状况、家庭资产等,这些网络用户怎么查?谁来查?阿里巴巴会给客户做担保吗?”一位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实,我省金融IC卡很多包含了‘电子钱包’业务,可以不记名进行网络信用支付,额度一般一两千元,这个程度的风险是可以承受的。”
安徽大学金融系教授徐亚平表示,“随着网络购物越来越火,‘网络虚拟信用卡’肯定会有市场,但现在看来问题不少。比如信用额度的确定,比如风险如何分担,很显然,银行是不愿担起全部责任的。以小额度信用开始执行,找出问题,慢慢解决,应该是不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