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长被突然调离,引发众多市民的悲伤和不满,并签字请愿要求留住市长。市长叫耿彦波,今年55岁,自2008年2月出任山西省大同市市长,整整5年,其间在媒体上出现时,总被冠以“造城市长”。
耿彦波突“回”太原
2月8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任命耿彦波为太原市副市长,同时决定他代理太原市市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2月3日,《大同日报》头版刊发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公示”称,“在民主推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耿彦波同志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现予以公示。”
短短5天,耿彦波的政途突然生变。
5年前,耿彦波曾提出,2007年作为太原的城建年,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耿彦波又回来了。
“大同没了耿彦波”
大同市民却舍不得耿彦波。
听到耿彦波突然调走的消息,上千市民自发送别,并有不少市民用泪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舍情绪。
2月8日上午,大同市民在耿彦波修复完成的东城墙下,发起“签名留人”活动。正月初三,大同市民再次联合签名,表达对原市长耿彦波的留念之情。
在百度大同贴吧里,多名网友将耿彦波调任的消息发出,网友纷纷留言表达留恋深情。有人写道:“谁知道耿市长穿四几的鞋,我想有天去太原某工地给他送双。”
2008年2月,从灵石、榆次、太原一路走来的耿彦波上任大同市长后,雷厉风行地修路、种树、拆迁、造城,一时间古城复兴工程遍地开花,似乎要让“煤都”大同瞬间“回到明朝”,坊间因此赋予耿彦波为“造城市长”。
此外,也因其“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曾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当地民众也有称耿彦波为“耿黄牛”。
干部任用与民意“沸腾”
耿彦波清瘦、温和,软绵的山西口音,给人以文弱的感觉。据说他年轻时能全篇背诵《论语》。他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情结,“四书五经等百读不厌。”
在城市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走一条以特色为引领的道路,如何避免被平庸化浪潮所淹没,一直是耿彦波在思索的问题。
担任大同市市长前,在山西榆次市、太原市,耿彦波都曾掀起过“城建风暴”。
耿彦波在大同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城市工作的一线上,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大同的很多市民都认识他,走在街上工作的时候,市民们都跟他打招呼。
在耿彦波看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是大同可以抓住的“最后一次机遇”。
随着城建盘子越来越大,与时间赛跑的不仅是修复工程本身,还有——资金。根据估算,大同市政府6年内的投资共计600多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不到200亿元的大同来说,压力不言而喻。
耿彦波的办法是,贷款、自筹、争取支持资金和“经营城市”。
面对“沸腾”民意,2月13日,新华社官方微博称,“从吕日周、仇和到耿彦波,这些个性鲜明的官员,是中国官场上的另类。有人批评他们‘专断’‘人治’,有人赞扬他们勇于任事。其实,批评与赞扬都是正常的,我们应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民意的制度化表达,让更多官员能尽职尽责,扬长避短。” 据《东方早报》
耿彦波语录:
我担当(城建)这个责任,所以我走到哪里都在漩涡中。
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
作为一个官员,你不干事,逃得了一时骂,逃不了千秋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