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3版)
政治
莫言再次成为考题
合肥七中 刘岩
试卷分析:
钓鱼岛、“好声音”等词汇成考题
1.结合考纲,注重全面考查基础知识。本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全面、细致。如《经济生活》不仅重点考查了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宏观调控、对外开放、分配、企业经营等知识,而且细致考核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走出去”的具体形式等等。《政治生活》则全面考查了民主管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履职、党的知识、民族问题、国际社会等考点,其中第9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第10题人大代表权利的区分等问题均体现对细节的要求。必修三和必修四等模块的考点也都体现这个特点。特别是选择题,由于考的是重点知识,学生一眼看去感觉很熟悉,但对细节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要得高分并不是很容易。
2.联系热点,材料新颖,紧扣教材。本次检测材料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十八大的召开、钓鱼岛事件、莫言文学、举国关注的“好声音”节目,时下热兴的网购、合蚌高铁开通等。“给出情境,设置问题,要求学生从背景材料中分析出知识,对知识加以提炼升华”,一直是政治学科的命题特点。由于材料新颖,都是学生平时关心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入到做题情境中。
3.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按照高考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课本知识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运用知识。
复习建议:
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1.继续完成一轮复习任务,夯实基础。识记是运用的基础,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吃透课本,才能运用自如;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能灵活调动和运用课本的知识是关键。
2.关注时事热点,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问题。今年国家重大事件较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关注这些事件,还要学会自觉运用考点,多维度地分析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运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自己临场应变能力。
3.强化练习,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四种能力。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培养这些能力,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
历史
选择题的难度较大
合肥七中 周宗俊
试卷分析:
材料题相对比较容易入手
试题覆盖面广,难度总体适宜。选择题涉及必修三本书,政治史(如1、3、7、8、10、11、13、15、17、22题)题量略大,而经济史(如4、14、18、19、20、21题)和思想文化史(2、5、6、9、12、16题)则平分秋色,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史(政治:宗法制、推恩令;经济:小农经济中的家庭手工业;文化:诸子百家、理学、绘画)、近代史(西方侵华史:战争、不平等条约、经济侵略;探索救亡史:昭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制度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西方史则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新航路开辟、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福利国家制度、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其中工业革命的考查则是和中国历史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有些题目的考查则是体现了政治经济思想的交叉,典型的如7、9题等,以经济、文化入手,实则考查思想、政治等。
材料题23题从政治史角度考查了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24题经济史考查则从古今中外考查了春秋战国、英美、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的内在原因;25题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是科技,这也是合肥市一模连续三年的考核角度了。
总体而言,选择题的难度较大,而材料题则显得相对比较容易入手。
试题设计新颖,体现专业性和学科特色。题型多样、新颖,与高考题型接轨。如文字史料、图形(6、18)、表格(9、24)、漫画(15、23)等。
材料型的题目大量运用,体现了新课标和高考的精神内涵。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考查学生的历史专业素养(对历史人、时、事等要素的掌握,占有材料、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历史史观和史学方法的考查贯穿始终。如社会史观的考查(14)、文明史观的考查(材料题25题第2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史学方法如中外历史的比较史学(18)等大量运用,无一不起引导作用。
复习建议:
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
1.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所谓历史学科的专业素养即谓是也。
2.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一模试卷提醒我们平时就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分析材料、解题问题的能力、史学方法和史观的有关知识,而不必等到二轮复习或发现问题之后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