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运载火箭“罗老”号的第三次发射于昨天下午进行,当地时间16时(北京时间15时)在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航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自李明博担任韩国总统以来,“罗老”号试射过两次,均告失败,可谓命运多舛。评论称,李明博政府急于进行“罗老”号“终极发射”,一方面是李明博想借此完成“卸任演出”,一方面是试图塑造韩国“准大国”地位,以期在朝韩对话中掌握更多筹码。
发射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罗老”号发射54秒后突破音速,215秒后成功分离整流罩。据推测,整流罩在距离发射场245公里、距地面177公里的高空上空实现分离。发射229秒后,一级火箭发动机停止工作,232秒后一级火箭实现分离。有人推测,一级火箭将坠落至距发射场大约2700公里的海域。发射395秒后,二级火箭固体燃料点火,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后大约540秒,卫星实现分离,进入轨道。“罗老”号成功完成任务。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李周浩在记者会上表示,根据各种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卫星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不过,最终结果要到今日才能确认。李周浩说,此次“罗老”号发射成功使韩国向着宇宙强国的目标又迈近了一步。韩国会以此为动力来自主开发火箭,为2020年完全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飞向太空而努力。
“罗老”号并非完全“韩国制造”。它重140吨,由两级火箭组成。一级火箭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制造,能产生170吨推力。二级火箭由韩国研制,推力8吨。
韩国发射“罗老”号可谓屡败屡战。“罗老”号曾于2009年、2010年进行过两次发射,第一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第二次升空后爆炸坠毁。去年10月及11月的发射计划,也均因为技术故障被迫取消。
30日的发射是“罗老”号“最后一搏”,终于成功升空。目前,“罗老”号整个工程耗资超过5200亿韩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韩联社报道称,“罗老”号成功发射标志着韩国继其他10多个国家之后,成为全球又一个“能在本土发射火箭”的国家。韩国曾先后把大约10颗卫星送入太空,均为借助外国运载火箭在境外发射。
解读 争取与朝对话筹码
即使在缺乏独立技术和盟友帮助的情况下,韩国人也从未放弃过送火箭上天的念头,“捆绑式”发射一再令人失望,也在所不惜。
因没有可独立发射的火箭,韩国在太空用来观测气象的人造卫星都是耗费巨资委托法国或日本代为发射的。也因此,“罗老”号寄托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太空梦”,让李明博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急于尝试。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李明博政府希望借助“罗老”号的成功发射提升韩国民族自信心,谋求强化“准大国地位”。
除急欲跻身“太空俱乐部”之外,通过提升航空技术为发展带去新的增长力、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分一杯羹,并推动弹道导弹技术的提升,也无疑是韩国所企盼的连带经济和军事效应。
有分析称,李明博急于在卸任前发射“罗老”号,也有他的“算盘”。迄今为止“罗老”号只发射过两次,结果不是坠毁就是爆炸,且都在李明博任内发生。不单如此,他执政5年政绩平平,又因“私宅门”以及亲戚收受贿赂的事件,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再打折扣。李明博把政治生命最后一个赌注压在“罗老”号上,有种欲“将功补过”的急切。如果火箭第三次发射能够成功,那或许会成为他最值得炫耀的一笔政治遗产。
值得关注的是,促使韩方对火箭开发如此热衷的,还有“来自北方的压力”。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已有60余年,火箭运载技术和运载能力的竞争是朝韩对抗和心理战的重要领域。张琏瑰教授对此指出,如果韩国能够独立发射搭载卫星的火箭,就可以密切监视朝鲜举动,进而期待能够在朝韩对话中拥有更多筹码。
分析 “罗老”号有何军事意义
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终于成功发射。与朝鲜发射的运载火箭不同,韩国罗老号火箭的军事价值并不是很大。罗老号是俄罗斯和韩国联合研制。韩国在其中仅负责第二级火箭的制造,更关键的大推力第一级火箭为俄罗斯制造。因此不能认为韩国也借此拥有了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
影响 朝鲜只会稍显敏感
对于朝韩两国接连发射火箭或许会引起东北亚局势不稳的猜测,张琏瑰教授认为,如果韩国这次成功发射“罗老”号,不会对东北亚局势产生较大冲击。周边国家都已经具备这种技术,至多朝鲜会稍显敏感。韩国媒体普遍认为,“罗老号”的第一级火箭由俄罗斯制造,并且经历了两次发射失败,不得不承认韩国火箭技术落后于朝鲜。
张琏瑰还表示,“罗老”号火箭技术与导弹技术是两码事,即使发射成功也无法直接用于导弹开发。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韩国急于迈开太空探索的步伐可以看出,太空领域的竞争将“决定着未来”。专家称,一颗火箭的开发或试射看起来和普通人距离很远,但实际上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拿起手机、使用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当前可用的空间资源对人类来说是有限的,如今像韩国、印度等国都在积极抢占空间资源,未来的空间竞争或将趋于激烈。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