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宴后,有人入局有人出局
与饭有关的 文人和事
3上一篇 2012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饭有关的 文人和事

张亚琴 整理
 

下面所说的与饭有关的事,皆能说明:从《周礼·天官冢宰》到《太平御览·饮食门》,从《吕氏春秋·本味》到《闲情偶寄·饮馔部》直至现代的林语堂等大谈饮食文化,无不佐证了我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开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周作人对于吃也是津津乐道,他曾在苦雨斋里不止一次说起他家乡绍兴风味食物。就算是野菜,在他平淡冲和的文笔下,也不免让人神往。想像一下吧,在风雨潇潇之夜,坐在乌篷船里,喝几盅酒,听雨打小船的声音,那份意境实在唯美。

•老舍《骆驼祥子》中说:“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吃的后现代》一书作者廖炳惠在封面列出“吃友”数名,包括李欧梵、李欧塔、也斯、史书美……李渔的饮食之道以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肉食第三,“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荣获“食蟹”终生成就奖的李渔,在所著《闲情偶寄》中自称以蟹为命,一生嗜之。林语堂著文记叙李渔轶事:“秋月远未升起之前,邀几个友人在中秋朗月之下,或菊花丛中持蟹对饮。他将与友人商讨如何弄到端方大守窖藏之酒。他将细细琢磨这些事情,好像英国人琢磨中彩的号码一样。”

•年少时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其中的细枝末节遗忘殆尽,但有一节却记忆犹新。黄蓉为了让洪七公教授郭靖武功,便整天做些拿手菜笼络这位嘴馋的师父。其中一道菜叫“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是在火腿上挖24个孔,放入24粒豆腐丸,加以佐料煮熟后,弃火腿吃豆腐,这样的豆腐想必吃后余香绕唇,三日不绝。

•在北碚雅舍的梁实秋对金华火腿尤其偏爱,常有沦陷区的朋友捎来一支,他就去近学校的一处馆子,让老板给剁开。一次他带来一支蹄子,馆子老板拿在手上,把看半天,然后凑近鼻翼,摇头连叹谓正宗的金华。梁实秋见状,慷慨相让,那店老板喜不自胜,说要好好煨一锅汤。梁实秋后来写了一本书,叫雅舍谈吃,比他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影响都大,据说在台湾,家庭妇女都把它当菜谱读的。

•电影明星胡蝶有“食蟹拥趸”的雅号。晚年侨居加拿大,有朋友去探望时问她:“你最忘不了上海的是什么?”胡蝶笑答:“大闸蟹!”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