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期间,证监会暂停了IPO发行,而新股洛阳钼业、浙江世宝也被大幅折价发行。究竟该如何评价证监会暂停IPO发行之举,日前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问:对于很多IPO过会已超过6个月仍未启动发行程序的公司,证监会一直保持沉默,对此怎么评价呢?
吴晓求:新股IPO的发不发和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当前市况下发行价格会相当低,缓发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从市场角度来看,现在暂缓IPO发行可以减少市场资金压力。对于暂缓IPO发行,我还是倾向于赞同证监会这种做法的,18大期间为了维稳,这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措施。
谢百三:在目前大熊市中本来就不应该再发新股,证监会早就应该默默停发。当年尚福林主席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尚主席在股市从6000点跌到2000多点的时候就悄悄地停发新股了,这一停就停了10个月。我记得当时有传言说一个月后就要重发新股,他马上辟谣,就是靠这样的辟谣恢复了信心,股市才从1664点涨到3400点,所以说暂缓发行新股完全可以理解,问题是这种方法对A股到底有多大效果。
问:暂停IPO只是把压力延后了,那能不能停发呢?
吴晓求:停止IPO肯定是不行的,这是有违市场化规律的,但是节奏减缓就可以了。按照管理层的决心,预期18大后监管层也不会允许新股集中扎堆发行的,这个股民倒不用担心。关键在于不管暂缓发行对于目前股市多么有效,始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的问题,就像身体虚弱的病人,并不是吃了药退烧了就可以了,它还需要消炎,需要标本兼治。而放慢IPO发行速度只是治标,若要治本还需要用根本性的措施来解决。
谢百三:我认为目前暂缓发行是毫无意义的,暂缓只能把问题往后推。前期的暂缓容易造成18大后出现集中发行的现象,但是证监会也不能直接宣布停发半年,如果这样则半年之后股市肯定会暴跌。现在管理层一口咬定发不发新股和市场强弱没有关系,这怎么可能呢,试想一个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已经跌到2000点以下了,你还能再抽他的血吗?
问:你们觉得A股发行根本性问题在哪里?
吴晓求:首先,从理念层面上要正确认识发展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改革中的意义,同时要转变资本市场“融资重于投资”的理念,目前我们总是强调融资的必要性,而忽略了增值的必要性,所以管理层要从纯粹地利用市场,转变为维护市场、培养市场;其次是政策调整,以前政策都是企业融资方面,以后要重视其优质资产方面的管理,比如说让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有秩序地进入市场;最后,企业融资不能完全依靠这个市场,因为企业融资有无限的需求,但这个市场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 谢百三:我认为现在除了停发新股,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拯救得了目前的A股。全球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大熊市中不停地发新股的,如果停发,股市肯定会涨上来。美国已经有一年多不发新股了,欧洲也早就停掉了,股市跌成这样,还发什么新股呢!总之,新股应该停发,无论是从道义上、从关心股民上、从维护市场上都应该停发。
问:可是停发新股似乎有悖于郭主席市场化的基调?
吴晓求:市场化是基本的方向,不能搞太多的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预,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年来,包括最近一年郭主席进行的各种改革,都是朝这个市场化的方向在迈进。在全球任何的一个市场,包括一线资本主义国家,都会有某种非市场的干预。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国家都曾经出台了禁止裸卖空等措施,所以目前诸如证监会的人为控制IPO发行速度等行政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坚持一个基本的方向,在特殊阶段有特殊目的的调控其实也还是必要的。
谢百三: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即便再怎么走市场化的道路,也不能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我认为现在管理层监管不是过了,而是还不够。泰国总理英拉在近期发表演说时说“像中国那样,以牺牲底层群体利益来发展证券市场的事情,绝不会在泰国发生”。因此,当前我们要弄明白三个问题:第一,新股在大熊市中是不应该发的,不仅是维稳的需要,也是对老百姓的呵护;第二,中国85%的老百姓是亏钱的,而且亏得很惨,你换位思考就知道很心疼;第三,新股不发,股市肯定会涨。A股为什么会不停地跌,就是因为不停地发新股,供求关系真的太失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