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鸟儿成双对
向崇安长篇小说 《毕业之后》出版
微书评
一周荐书
下一篇4 2012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树上鸟儿成双对
《陆洪非、林青黄梅戏剧作全集》评介
 

最近,《陆洪非、林青黄梅戏剧作全集》被列入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洋洋洒洒80万字,700页码,装帧典雅。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省黄梅戏经典剧目结集出版的空白。

周玉冰

许多人都会记得一个情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一场黄梅戏演出前,大家争相购买油印剧本。有人曾透露,当时省黄的每一场演出前,他刻好剧本印出来叫卖,几毛钱一份,每晚挣的钱自己都心跳。

时光转逝。如今,许多图书馆想有一本黄梅戏经典剧目的图书却很难。原因是黄梅戏数以百计的剧目中,能够经久流传、百姓耳熟能详当属《天仙配》、《女驸马》及《风尘女画家》等剧目了。而这几部作品的作者是陆洪非和他的夫人林青,因为他们的低调,剧作选集一直没有出版。在陆洪非出版的几部著述中,也是黄梅戏研究专著,其中1985年出版的《黄梅戏源流》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黄梅戏的书目,也是黄梅戏研究奠基之作。

《陆洪非、林青黄梅戏剧作全集》收录了《天仙配》、《女驸马》、《风尘女画家》、《牛郎织女》、《春香闹学》等黄梅戏舞台和电影电视剧本。这些剧目是陆洪非、林青这两位剧作家用平生心血贡献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陆洪非与林青,因黄梅戏结缘,两人的剧本都是以真善美为主题,但风格上却不同。陆洪非的唱词带着泥土的清香,这从《天仙配》、《女驸马》都能看得出来。林青的唱词唯美清雅,最能体现的是她的剧本《风尘女画家》、《牡丹亭》上。

剧本风格的不同因为源自两人的出生经历和时代要求。陆洪非1923年出生在望江一个半渔半农的家庭。父亲陆鹤松上过三年私塾,农闲时爱朗读唱本,其祖母也喜欢唱民间小调,这在幼年的陆洪非心灵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在幼年时代就喜欢收集民歌。后来他做记者、当老师期间,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站在较高的文化起点上介入黄梅戏。1952年,陆洪非开始进行“天仙配”素材的收集。1953年,他调至安徽省文化局剧目室工作,开始了黄梅戏剧本的专门创作。

此前的200年间,黄梅戏是艺人谋生的手段,为了讨好观众免不了低俗淫靡,为上流社会所不齿,官方更是禁演。陆洪非的介入,一方面保持了黄梅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另一反面,故事上去其糟粕,唱词上浅白优美,从整体上提升了黄梅戏的文学品位,保留了黄梅戏的乡土气息,规范了黄梅戏的审美兴趣,奠定了黄梅戏的抒情风格,这是黄梅戏能从一个乡野小戏走 向全国的重要原因。比如,早期的《天仙配》有唱词“树上鸟儿喳喳叫”, 陆洪非改作“树上鸟儿成双对”,赋予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再比如经典唱词“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是围墙。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其实是陆洪非童年渔家生活的诗意写照。除了在特殊时代,陆洪非受命创作了些应景之作外,他的唱词基本上都是盛开在田野里的菊花一般,朴实中蕴含淡雅,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

林青是大家闺秀,老家在怀远,祖父辈曾跟随孙中山闹革命,参与创办淮北煤矿。她曾学习于中央戏剧院导演系,因为崇仰严凤英,喜爱黄梅戏,依然从上海青年文工团来到安徽黄梅剧团,成为与严凤英同台演出的好姐妹。息演后成为省艺校、徽剧团导演。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黄梅戏剧本创作,这时的观众文化水准整体提高,她以女性柔情和婉转清扬的文采,将黄梅戏引向另一种大美。

陆洪非、林青创作的黄梅戏剧本有数十部,但这本“全集”没有全部选入,而是经受了时代检阅的作品,因而是一部“经典全集”。重温经典唱段,心灵若有清泉流过,不仅是亲切,还有感动。

专家观点

一部作品的问世,背后包含着它的艺术价值、出版价值,也包含着社会对它的评价。围绕这部书的出版,记者采访了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戏剧理论家王长安、评论家周春阳等人士。

记者:朱社长,安徽文艺社近几年出版了不少精品力作,贵社接到这部书稿后,基于什么原因立项出版?

朱寒冬(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守护经典、出版精品,是安徽文艺社长期以来的出版追求。陆洪非、林青一对黄梅戏编剧伉俪,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价值已成为黄梅戏剧作史上的一座高峰。出版他们的黄梅戏剧作全集,就是要完整地保存和传承好这份“经典”。著名戏剧评论家周春阳、著名黄梅戏表演家韩再芬等对该全集的出版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正是对我们出版人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同时,在当前学术图书出版难的背景下,我们毅然决定该项目的立项出版,还基于对黄梅戏的佑护和弘扬。黄梅戏是“安徽品牌”,也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新剧种之一。对于体现这一剧种发展的绝好作品,我们安徽文艺社历来当然不让。

记者:王老师,您曾经说过,陆洪非先生是您戏剧创作的领路人,对于他的为人和剧本,您怎样评价?

王长安(原安徽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编剧、戏剧理论家):陆洪非先生为人谦逊,处事低调,但学术和艺术个性鲜明,勇于追求真理。《天仙配》演出之初,有人曾“建议”改为大团圆结局,正是他的抗争,为我们保住了这部经典的纯粹。

我曾在他去世时写过一篇悼文,称他“静默的伟大”。今天在这部剧作全集出版之际,我还想说,“静穆的伟大”实质上是精神对物质的跨越,是人格对历史的穿透。随着历史的正向演进,“静穆”终将光芒四射,从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领略。

记者:周教授,《天仙配》《女驸马》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被收录在许多权威著作里,您怎么评价陆洪非先生改编之功?

周春阳(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著名评论家):陆洪非先生改编的《天仙配》、《女驸马》,真正做到了“去粗取精”和“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使得故事耐人寻味,情节流畅。陆洪非之于《天仙配》、《女驸马》,与王实甫之于《西厢记》,莎士比亚之余《哈姆莱特》一样。在《西厢记》、《哈姆莱特》定型前,社会上流传着相关故事,但是糟粕与精美并存,直到王实甫、莎士比亚的出现,以他们的艺术才情进行创造性改编,才有了这两部经典的留传。陆洪非改编《天仙配》、《女驸马》,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应该感谢他。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