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遇水兴
2012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滨湖大气象·文化
文以载道遇水兴

王震/文
 

如果说整个滨湖新区建设是一道重大考题,那么“城湖共生”一定是这道考题的题眼。如何实现城市与环境的融合、互补、共生,是滨湖建设者一开始就要反复考量的难题。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由此而生的城市文化,便天然带有追求和谐的特点。而这种城市文化,反过来又承载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向水而生的滨湖,也因此遇水而兴。

近些年,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非常迅速。高楼拔地而起,马路宽阔整洁。但我们总有一个感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触目所见的是雷同的建筑、相似的商场、一样的商品……人们置身其间,无法亲近,更无法融入它。

于是,有识之士高呼一个城市不能缺少文化,少了它,就会失去灵魂、失去品位。

数年前,曾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入滨湖新区。那时的滨湖,用媒体话语来说,是“初展英姿”。除了快速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当时兴建的住宅还是以回迁安置房居多,官方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实现回迁农民从“洗脚上楼”到“洗脑进城”的转变。

从农民变为市民,不仅仅是因为居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城市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市民的身上,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习惯上。新区建设者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建立新的城市管理服务机构;参照老城区标准为新市民办理社会保障,通过招商引进培育的业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宣传营造和引导社区文明风尚;开发商品住宅,引外来人口入住。

不久之前,余秋雨先生也在一场名为《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讲座上说:“文化是一种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后来滨湖的发展,证明这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为余秋雨先生关于城市精神的论述,做了最好的注脚。

现在你去滨湖,可以发现这座新城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内涵上,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如果把滨湖建设比喻成写文章,那么,生态文章是大文章。

要说说塘西河。如果没有滨湖新区的建设,很少有人知道塘西河。历史的机缘彻底改变了这条河流的命运。在市民的记忆里,塘西河曾是窄窄的水沟,工业废水、生活垃圾让它一度呜咽。在“水文章”的思想下,塘西河注定是要脱胎换骨的。河道沿岸缓坡起伏、堤岸形式多样,水线、岸线、天际线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动态滨水空间和生态景观廊道。而占地550万平米的塘西河公园,给我们的则是诗意十足的田园。

与塘西河一样,十五里河水系也穿城而过,最终汇入巢湖。巢湖沿岸涵养的湿地,既是怡人的风景,又在平衡城湖生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城不仅在规划布局上体现了亲水的本质,也在绿化上做足了功夫,55.8%的绿化覆盖率,使滨湖在水绿交映下,宛如一座天然雕琢的公园。

但在自然美景的掩映下,滨湖亦不失为一座时尚之城,现代化元素随处可见:五星级酒店,高档会所,繁华的商场,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夜景……

蝶形设计的Shopping Mall,不仅造型在合肥绝无仅有,其40万方的建筑面积,也让它在合肥所有商场中独占鳌头。汽车、百货、家装、餐饮、娱乐应有尽有,“体验式”的消费模式,则体现了滨湖新区内“一种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滨湖的城市交通,比照老城区更具后发优势。四通八达的路网,BRT公交,修建中的地铁,临近高速公路和机场,使新城更具大都会的气象。就像一位在滨湖工作的朋友描述的那样:“从老城自驾到滨湖,经高架也不过20来分钟。”较之北上广,并没有给市民出行带来太大的困扰。

某次在滨湖的一家茶楼里,几个文化人一起交谈。一位朋友说:“滨湖的城市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当属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相得益彰而互不相侵。”我深以为然。

滨湖新区“公园式”的城市特性,体现了它与自然景观的亲近融合。

胜利之塔矗立在巢湖北岸,99米的身高让它看起来英姿伟岸、气势宏恢。依塔而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从它船和旗帜一样的造型上,我们就能窥测出它对那场决定国运的战争的敬意。随着滨湖会展中心、安徽名人馆新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场馆的建设和陆续投入使用,新城的人文气质已展露无遗。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凤凰栖。一个文气充沛的城市,必将吸引高端文化品牌的关注。30万平方米的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2011年10月一经投入使用,便选作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礼的活动场地,在得知花落滨湖后,有人惊呼:未来城市文化是高端与高端的对话!

在档次和品位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滨湖,并没有走向曲高和寡。城中全民健身公园汇集了自行车、轮滑、网球等时尚、活力的体育文化项目,促进全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发展。我想,只有能让市民参与和享受的城市文化,才是真正和谐的文化,才能代表新兴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滨湖新区是一座充满激情,但却又极富建设理性和内敛克制的一城市。

在现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拼中,城市文化的强弱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被动总结到主动研究,滨湖新区显然已经开始了某种文化上的自觉,至少,也是意识到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按照滨湖新区建设者的说法,新区目前正着力构建区域性“六大中心”,其中,滨湖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从文化角度去了解和关注滨湖,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城市,一个有情怀的城市,一个生机勃勃、文化饱满的城市。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