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安庆潜山县60户农民自发筹建“中国黄梅村”,意在以戏搭台,配合天柱山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家致富。然而,当发改委批复、签字仪式、规划出炉过后,这个万众瞩目的项目,却莫名夭折在评估论证的关口。
“我现在都不敢看这个图纸,一看我就流泪。”采访中,中国黄梅村项目发起人江尧数度摇头,不想往事重提。
天柱山脚下,农民自掏80万建戏台
我们的聆听,始于潜山县城的“黄梅阁”戏台,它的主人叫江尧。
今年53岁的他,稍长的头发微卷,看上去颇有艺术气质。江尧的身份,是县政协委员,更是当地大名鼎鼎的摄影家。
十几年前,江尧就开始拍天柱山。他迷上了这里的奇峰异石、秀水灵木,数百次登天柱,涉潜河,过鹊桥,观云海。
在省城,他举办过个人《天柱山风光摄影展》,去年天柱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用的宣传图片就是他的作品。
因为天柱山,因为摄影,江尧接触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有人就问,除了天柱山,潜山还有什么特色?
“想来想去,就是‘黄梅戏’。”江尧说,他由此萌发一个感想,游客山上开心游,山下怎么乐?要是能建一个能看黄梅戏的地方就好了。
说干就干,从2004年起,江尧自筹资金80万元,建固定舞台,添演出设备,两年后,这个坐落在天柱山脚下的“黄梅阁”隆重开场了。
从此,江尧又多了一个身份:文化经营户。
从“图个开心”到酝酿“中国黄梅村”
“黄梅阁”本着自娱自乐的宗旨,首批吸收会员近两百人,多是附近居民、乡下农民。入会时,会员象征性地缴了点会费,每人100块钱。
普通老百姓分文不取,只要你乐意,就可以描上青蛾的眉,打上粉红的胭脂,抹上殷红的口红,戴上霞彩的戏冠,穿上描龙绣凤的宽袖戏袍,尽兴登台表演。
“一开始,我就知道,肯定挣不到钱。幸好,我经营的影楼,生意还不错,我就用它三分之一的收入来养活黄梅阁。”江尧的热情和付出,引来了大批戏迷,却并没有得到所有亲人的响应。最让江尧耿耿于怀的是儿子的不理解,“他说还不如把钱拿到上海,支持他搞文化公司。”
但江尧形容说,“黄梅阁”渐渐就像自己的孩子,丢也丢不掉,“开始是老头子、老太太喜欢看,后来,游客也喜欢看,还有外国人来了,虽然听不懂,也跟着调子跳舞,还竖大拇指。我觉得很值得,不后悔。”
2006年8月底,央视“国庆七天乐”节目组走进“黄梅阁”,在这里拍摄了一期介绍天柱山的节目。名嘴毕福剑、韩乔生,歌手甘萍、黄梅大家韩再芬纷纷登台助兴。
“黄梅阁”名头在当地越来越响,渐渐地,在经营上也有了一些起色。
“不能总贴钱,后来就规定,游客看戏需要买票,50块钱一张。”江尧补充说,现在都演变为旅行社组织包场,2000元一场。慢慢地,“黄梅阁”已能够维持日常开支,甚至略有盈利。
天柱山旅游名声在外,黄梅戏有文章可做,太平村与景区大门又近在咫尺,这三种元素让江尧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光有黄梅阁远远不够,更应该有一个“中国黄梅村”。
六年前,一个全国皆知的签字仪式
时间回到2006年的6月25日上午,“中国黄梅村”签字仪式在“黄梅阁”举行。
仪式的主角,是包括江尧在内的,梅城镇太平村团结、胜利两个村民组60户村民代表。
“经过反复考察、研究、协商,一致同意建设‘中国黄梅村’,我们自愿将土地作价入股,交黄梅村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一张普通的信纸上,60个名字上面,密密麻麻地摁上了鲜红的手印。
“庆典前三天,村民们都自发来到黄梅阁帮忙,忙里忙外,帮着招呼。”采访中,江尧多次提到,村民们对这个项目,都是百分百支持。
6年后的今天,关于这场签字仪式的新闻报道,仍见诸不少省内外媒体,图文并茂,历历在目。 时任潜山县人大副主任郑炎贵在签字仪式上的发言,用江尧的话说,“表明了政府当时的态度”。
“60位村民代表,签上了自己神圣的一笔,庄重地按上了自己鲜红的手印。这使我想起当年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签字按红指印的情景。两者的区别是,今天的天柱山农民则是在喜庆隆重的气氛中,有着各级领导撑腰。” 发言中还称,县里对筹建“中国黄梅村”相当重视,在刚刚闭幕的县党代会上,县委书记提出要摆上议事日程。县级班子领导都到现场办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坚信这个项目非常有前途。”郑炎贵为发言结了尾。
江尧说,也就在那个上午,他真正感觉,“中国黄梅村”不再只是梦想。
市领导交代县领导支持, 让他信心满满
在江尧拿出的一堆文件中,记者看到了《关于潜山县中国黄梅村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而下发日期是签字仪式之前三个月,2006年3月18日。
在这份由潜山县发改委签发的文件中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黄梅戏搭台,配合天柱山旅游,发展县域经济,同意建设该项目。”
批复还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2444.1万元,可增加税收85.57万元。请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2006年8月2日,中国黄梅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出炉。项目所在地是太平村团结、胜利两个村民组的地界,地处县城西郊的舒州西路,交通便捷,是游客进山的必经之地。计划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
2007年5月的最后一天,梅城镇政府下文批复中国黄梅村筹建委员会组成人员,筹委会主任即村长为江尧,副主任、委员亦各有人选。
各种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更让江尧欣喜的是,曾经的老县委书记,时任安庆市委常委的胡南亭,曾当着他的面,对时任潜山县委书记说“你要支持江尧搞起来。”
江尧信心满满。“我确实很激动,晚上做梦想的都是黄梅村的事。”
“往合肥跑,县里各个部门跑,跑规划、跑设计、跑方案,后来还跑招商,腿都跑细了。”
“光是规划设计的材料,都装了一车,堆满了一间屋。”
“影楼的事情,我完全没时间打理,订单也推掉不少。”
透过江尧零零碎碎的讲述,记者不难想象,为了这个项目,他付出了太多心血。
然而,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8月的一天,一切都在项目评估论证后发生了改变。
江尧:“评估时有人说要慎重,我就预感出问题了。”
“规划设计,我都一手参与的,哪个地方我都一清二楚。”从墙上取下扩大版的规划图,江尧仔细摊开,向记者详细介绍。
“左上角建严凤英雕像,往后面一点建韩再芬雕像,往里走,还腾出一个‘再芬卧室’。村中间,设有小剧场,室内、室外都可以演出。”
“村内有小河、石拱桥、亭台楼阁,有牌坊大门、文化名人雕塑、古皖文化陈列室,有活动舞台和小广场,有茶楼、酒店、商铺,还想建个‘影视一条街’,村内所有建筑,都为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不超过三层。”
指点着心中默念千百遍的规划图,江尧眉飞色舞。
“外围再搞一组门面房,全是当地特色手工业,比如铁匠铺子、做面的、打草鞋的,一共有10样。”
规划是他到省城聘请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对方承诺:项目如成功,收费20万,如不成功,分文不取。
连省城的设计公司,都对这个项目如此有信心,为何却最终胎死腹中?记者的问题,将江尧的思维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因为太平村这块地,早就被开发商盯上了。”江尧直言不讳。
“2007年8月间,县政府组织评估论证,包括土地、建设、环保、招商、旅游等很多部门参加。过程中,我听到城建局一位负责人说‘要慎重’。我当时就预感到,可能出问题了。”江尧无奈地摇了摇头。
尽管之后,江尧到县领导的办公室坐了一下午,但事情的进展,如他担心的那样,论证没通过,项目泡汤了。
村民:“如果黄梅村还能搞起来,我们肯定支持”
“事情黄了之后,200多万的补偿款,发给了40多位村民。”江尧说。随后记者在团结、胜利村民组部分村民口中得到了印证。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在“中国黄梅村”内走走停停。放眼望去,不太规则的一大片田地中间,散种着青菜、水稻、玉米等。
“政府以旧城改造名义,说要搞步行街、万人广场,把土地征收了。”胜利村民组村民葛连松说,县里曾带着他们,到合肥、蚌埠的白马服装城去参观,说要按那种模式开发。
除了葛连松,团结村民组村民王雷,也拿到了田地征收款。
“黄梅村的项目,村民内部后来也有分歧,尤其一些年龄大的,觉得项目拖得时间太长。后来,政府征收时说两年之内开发,如果不开发,土地还给我们,钱不用退了。所以我们先收了这个钱。”葛连松告诉记者。
“黄梅村要是还能搞起来,我肯定支持。”接受采访的村民,都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于项目半路夭折,村民也是各有见解。“1.5个亿,这么多钱,上哪儿筹去?”葛进旺认为,资金问题阻碍项目进展。
而江尧否认了这个猜测,他介绍说当时筹委会的思路是,一方面自筹,吸引社会资金加盟,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
“县里有个小老板,一下子拿了60万过来,川鎏大酒店的何总,开始说拿了10万,我让他多拿点。政府招商,还引来了香港瑞龙投资公司。”
“我认为资金不是问题。”江尧表示。
相关部门:或受城区规划影响
江尧说,没人以文件的形式告知他评估论证结果,他也没有听到更多的解释。“后来仅仅看到文化局的一个程序性的答复。”
那是2006年底,身为县政协委员的江尧,在县政协第十一届第一次会议上,递交过一份关于建设中国黄梅村的提案。
2007年5月31日,县文化局在答复中说,“我们将履行职能,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以下建议:妥善解决好项目建设与土地权属、使用问题;将项目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6年后的8月19日,带着疑问,记者试图联系当年参与项目评估论证的成员。
徐祖德,现任潜山县发改委主任,时任县招商局局长。他告诉记者,项目符合条件,发改委就立项。至于没有最终通过评估论证,也许是资金原因,也许是规划的问题,具体他并不知情。
熊恩平,潜山县城管局副局长,其表示,黄梅村项目之所以未能成行,主要还是因为征地的时候,老百姓内部没有协商好。
“中国黄梅村项目,假如有机会再建,在原址建的可能性不大,也可能会另外选址。”熊恩平给出了自己的估计。
“我都不敢看这个图纸,一看就流眼泪”
“前几年,我都不敢看这个图纸,看到就流泪。”采访过程中,江尧数度摇头,神情难掩痛苦和无奈。
但黄梅阁里的戏,还是要演下去。
晚上8点半,是演出开始的时间,不大的戏园子里挤得满满当当。
江尧在张罗着演出的各个环节,而妻子汪云,要么忙着端茶倒水,照顾游客,要么就静静地坐在门口,看演出。
“她既是戏迷,也是贤内助,还能扮七仙女中的大姐、《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等角色。”让江尧感到欣慰的是,在筹办黄梅阁到黄梅村这件事情上,妻子始终默默支持,与自己 “比翼双飞”。
夜幕低垂,质朴的黄梅曲调,咿咿呀呀,伴随着观众的掌声,弥漫在天柱山的脚下,一刻不曾停歇。
记者不知道,在这样的夜里,在这样的情境下,关于黄梅村的那场梦,江尧是否真的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