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崇新的皖江文化 亦商亦儒的新安文化
“道”出于老、庄,归于《淮南子》
3上一篇 2012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河文化——
“道”出于老、庄,归于《淮南子》

 

说起安徽文脉,不得不提公认的三大文化圈: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

淮河,古老而又独具特色,作为中国古代四渎之一,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淮河文化包括了商周时代的东夷(包括淮夷)文化、涡淮两岸产生的老庄文化、先秦时期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两汉和北宋之后南移的中原文化、明清之际兴起的淮扬文化。

应该说,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地影响着安徽文脉从古至今的延续。

文明在这里起步

早在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据统计,目前已经发现的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址,就达100多处。

专家们论证,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中原文化汇合。而我国的孔孟儒家学说,墨家学派,韩非、李斯的法家学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创立的。

因而,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人们,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能看到“鼓钟将将,淮水汤汤”的诗句。这并不是淮河最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淮”字的记载,稍后2900多年前的西周钟鼎文中也有“淮”的字样。

这些无不表明,淮河的历史久远。

皖山皖水刻着淮河的烙印

沿着淮河的流域,安徽很多的山山水水都依它而存。

寿县西北的古战场八公山,三面临淮,一面滨淝河,主峰东侧有“汉淮南王刘安之墓”,西侧有战国时代名将廉颇的墓冢;山下即是当年秦晋淝水之战的晋军渡口“东津渡”。

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凤阳,建有时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陵”和“中都城”。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的十几个诸侯国为了角逐争霸,曾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有:公元前605年楚国令尹(即宰相)孙叔敖在今寿县境内兴建的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芍陂,也就是现在的安丰塘。

文化在安徽得到延伸

回顾历史,淮河文化给予安徽文脉以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启蒙早、时间久。

比如,一次次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楚郢都寿春(今寿县)出土的青铜器,明显吸收了吴越先进的冶铸技术,才达到战国时期青铜器鼎盛的水平。

比如,处涡淮口的怀远以江淮方言渗入中原官话而出现的方言岛,成为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比如,从中原地区传入的花鼓灯艺术,从淮河上游传播到怀远,出现了豪放与轻灵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被誉“东方芭蕾”。

比如,盛行于苏、鲁、豫、皖交界地的“泗州戏”则是明清时代流行于淮河流域古泗州一带,它在淮河下游蕴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淮阳都市文化。

走出的思想大家

有人说,从安徽的淮河流域走出许多思想大家。

这话不假。

喝颍河水长大的管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平民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其超人的智慧、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才能,辅佐齐桓公励精图治,终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他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出生在涡河岸边的道学家老子,曾骑一头青牛飘然而出涵谷关,留下一本仅五千言的《道德经》,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不朽之作,至今仍令中外学者叹为观止。

同样在涡水之滨的庄子,用哲学家的目光、诗人的语言,来解说道教理论,更是大气磅礴,汪洋恣肆。

其浪漫主义的天才想象,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学英豪。

汉代刘安在淮水之滨的八公山招贤纳士,讲经论道,著书立说,编撰了名著《淮南子》。这是一部集众家学派理论而归于道学,兼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军事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百科全书。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