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和谐新六安
2012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设幸福和谐新六安

 

多措并举,让民生建设成果暖民心

为了保证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进行,六安市在经济建设上注重发展思路的转型和超前谋划,为民生工程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此外,六安市不仅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还从具体操作中结合实际寻求新思路,一个个艰辛而有效的探索,让一项项民生建设成果像暖流般滋润全市人民的心田。

2006年,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省会经济圈”战略决策,六安紧紧抓住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合肥、淮南等城市联动发展,并于2011年底在该市召开了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在建设合六工业走廊等方面达成了框架协议,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2009年初,该市金安区和舒城县成功加入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这为该市沐浴优惠政策,与省内重要城市共同起舞,缩小差距,奋力赶超提供了绝好机遇。当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4亿元,经济总量上升至全省第6位。

此外,2012年年初,六安制订了《六安市33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宣传方案》,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多项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在利用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各级政府网、财政网及市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分别开通民生工程专栏,系统报道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倾听社会各界的建议谏言。今年4月份,该市将明白纸、公开信发放到千家万户,把宣传标语覆盖到街道村组,广播、电视、报纸开展集中报道,“962345”免费咨询热线为群众了解政策提供通畅渠道等等。

六年来, 该市不仅从制度、机制层面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也从具体操作中结合实际寻求新思路。 该市先后探索创新出了权责、联络、约束、保障和管理的“五个创新机制”,助推民生工程实施,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民生工程预算制度,实行建设类民生工程“十制”管理;率先全面推行“惠民直达工程”,将城镇居民补助资金纳入“一卡通”发放;推行了公共文化场所“一卡通”;建立民生工程配套资金“一户管”制度。各县区也积极探索机制创新,裕安区建立区领导干部包保制,霍山县推出了公共文化场所“1+X”运营模式,舒城县创办了“农民文化家园”,寿县创出了“以息代租”廉租房租金收取模式,霍邱县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一个个艰辛而有效的探索让一项项民生建设成果像暖流般滋润全市人民的心田。

展望未来,巩固提升是关键

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六安市33项民生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完成预定目标,更好地巩固和提升民生工程的实施成为接下来工作的重心。

2012年,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六安市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3项,调整5项内容,退出3项。

新增的3项民生工程分别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即开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基本满足有园上、上得起的要求;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实现制度全覆盖;同时,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数字信息化服务,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信息化网络。

另外,由于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光荣院建设工程已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自2012年起转入部门正常工作,因此这3项民生工程退出。

与此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今年3月份召开了全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动员会,开始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部门,分工到个人,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组(社区)。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