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对于不久前刚刚从安徽省第十届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十位佼佼者而言,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当晚,一位小琴童将与“天才小提琴家”吕思清同台“共鸣”。对于正在艺术之路上跋涉的孩子们来说,那一天将成为一座里程碑。谈到学琴之路,吕思清说,坚持最重要,但也要从音乐中寻找快乐。
演奏的最高技巧就是超脱技巧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本人是从4岁开始学琴的。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们去学琴,您对这种“学琴热”怎么看?
吕思清(以下简称吕):我是4岁半主动要求学琴的,因为常听爸爸、哥哥们拉琴。我很赞成现在的家长培养小孩的爱好和陶冶性情,以便提高孩子今后的人生品质。但我并不希望所有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专业人士,因为那需要太多的付出。
记:老师和家长如何更科学地引导孩子学习小提琴?
吕:要从音乐中得到快乐,需要去寻找和音乐有关的东西,比如,去听高水平的音乐会,去接触与之相关的艺术门类。
记:对于音乐而言,技巧和素养哪个更重要?
吕: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比较注重技巧,然而现在已经有更多人意识到小提琴的演奏是全方位素养的体现,没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就很难很自由地表现音乐。
最重要的是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不能完全注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只是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我认为音乐最终的表现超脱了技巧层面,正所谓最高超的技巧就是忘却技巧。
每个人做好该做的就是一种力量
记:从安徽省第十届小提琴比赛中选拔出来的十个孩子,他们都很优秀,可能有些就是未来的演奏家。您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吕:对于音乐学习,首先,是要坚持,坚持每天练琴,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注重学习方法,与高水平的老师探讨出科学并适合自己的方法。
记:“找寻安徽未来的小提琴家”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您对于古典音乐的普及和音乐人才的培养方面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吕:古典音乐的普及和推广需要整体的大环境。在美国每个中学都有一个交响乐团,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于人生爱好及审美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演奏者,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只有演奏者的艺术水平越高,给人们带来的艺术感受才能越强烈,才能让接触古典音乐的人发现音乐的美。总而言之,古典音乐的普及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一种支持与推动。期望加方向加力量,就是古典音乐普及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