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早餐,在我国唱响了7年,目前已遭遇“七年之痒”。合肥市早餐工程则从2003年便开始启动,前后已走过十个年头,它在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如今也是“步履维艰”。对于其生存状态,7月24日起,星报记者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调查。
直击:八宝粥“变酸”引争议
7月24日早晨7点,省城公交四公司西站牌,途经这里的刘先生买了一杯八宝粥,喝了一口就吐了,被记者撞个正着。
刘先生:你这八宝粥是酸的,变质了,怎么办?
马大爷:我们的早餐食品都是前一天晚上加工好,早晨三四点钟运过来的。如果变质,可能是因为夏天太热了。我为您换一杯或是退您钱。
刘先生:既然这杯都已经坏了,我哪里还敢喝你换的八宝粥啊!你必须得给我个说法。
马大爷:那好吧。既然您坚持要一个说法,我们只是卖早餐的,具体赔偿还是公司说了算,那您就直接联系我们区域主管吧!
此时,刘先生拨通了该公司区域主管丰先生的号码。10分钟后,丰主管骑着一辆摩托车就过来了。
丰主管:真不好意思,我在各摊点巡查,让您久等了。
说着,该主管拿起八宝粥尝了尝。 丰主管:夏天天气很热,应该不是我们食品质量的问题。但在销售环节中,很多客观因素我们实在无法避免。我们只能说抱歉,您想吃什么,就从网点处挑选,算是我们对您的补偿。
随后,刘先生挑了一瓶酸奶,然后走了。
现状:放心早餐车遭遇“滑铁卢”
2003年开始,合肥市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等“崛起”,迅速占领大街小巷,尤为公交车站牌附近最甚。统一的“装备”,也一度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如今,这些曾经的“风景线”,却遭遇经营困难,步履维艰。
记者通过10多天的调查,与“坚守”的经营主聊天得知,“放心早餐”最初的几年因为早点安全健康、价格便宜,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物价上涨、个体早点摊大量出现,“放心早餐”开始走下坡路了。
8月2日早上,记者在38中门口采访时,也买了一份早餐。可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冰豆浆和饭团这些价目单上有的食品时,对方给出的回答却是没有。“因为这些东西在这不好卖,卖不掉不给退,所以我们干脆就不卖了。”摊主这样跟记者说。而这种情况,在此类摊点上很常见。
“以前我们的早餐,都是从不同的生产厂家那里订购来的,品种多样。而现在都是公司统一配送,质量虽然过关,但口味、口感难以保证,这就使得市民渐渐对这些早餐失去了兴趣。”在长江中路上经营一家网点的张奶奶对记者说。
“2008年的时候,生意是最好的。我这个网点销售额日最高达500元,但现在也就维持在100元左右。这也使得很多同行选择‘走人’,另谋生路。”张奶奶告诉记者,合肥的“放心早餐”队伍日渐萎缩,经营效益每况愈下,面临种种困境。
竞争:省城共四家公司,但对手来自于外界
在市民眼里,“放心早餐车”都采用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等模式,既干净,质量又有保障,而且方便居民购买,让人看上去“很美”。但这10年推广下来,合肥的放心早餐规模不仅没有扩大,相反,早餐车数量在逐步减少。
2010年,合肥市当时上路服务的早餐车有700辆,网点遍布合肥市新老城区,每年可为6000万人次提供早餐服务。而目前,这一数字减少了近一半,为了生存,他们“转投”了企业,希望再次“崛起”。目前合肥市“营养早餐”的经营企业有4家,为“福年来”、“福客多”、“福春”、“扬扬”4家公司。而常住人口达1200多万的广州,主要经营企业也就2家。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让“放心早餐”濒临“灭绝”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外界”。
这几日,记者从这四家公司也了解到,目前放心早餐在合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福春快餐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汪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主要面临的困难就是“小摊点”的冲击,以及政策上的“红灯”,很多事情受到限制。“希望政府除了相关的政策倾斜,还能够在资金上给予早餐工程积极的扶持。”
“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料成本,我们和‘马路摊’都差不多,但是我们花在管理、产品质量和卫生上的成本则比他们高得多,而价格却不比他们高。”对于这样的竞争压力,稻香楼公交车站牌摊点的赵阿姨告诉记者,早餐行业属于微利,除每辆早餐车造价5000多元外,为保证新鲜,当天卖不完的早餐直接处理掉,这一部分就“够受”的了。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巨头也推出了低价早餐,几元就能买一份。